转变作风促落实 强力攻坚掀高潮 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一份厚实的绿色答卷 ——大坡镇荣获广东省生态乡镇称号

我市再添一个“国”字号金牌 高州喜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是一个美丽、神奇而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日前,一则令高州人振奋的喜讯从北京传来——高州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正式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这一定位,不仅标志着高州在生态建设中摘获了第一块沉甸甸的“国”字号金字招牌,更展示了继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之后,高州在努力擦亮“老三张”名片、打造“新三张”名片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显示出高州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是绿化行业规格最高的一个奖项,是国家对绿化工作授予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



  可有人追问过这一切的缘由——如何在以大兴工业、大搞土地开发至上的背景下,实现政府与社会、干部和群众的高度默契,共同描绘一幅属于自己的绿色景观图?



  高州以4年磨一剑的毅力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



勾勒生态画卷的4



  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干四年,绿化美化高州城乡,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工作目标,并作了总动员;



  2013年,我市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部署和动员各方奋力掀起新一轮绿化高州大行动;



  2014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印发高州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我市明确提出要努力打造“新三张”名片,其中生态就列入新名片;同年,向省绿化委员会提交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县(市)请示。



泼墨生态画卷的4



  4年来,全市植树造林累计投入2.82亿元;



  4年来,全市义务植树量突破1300万株;



  4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5.2%提升到67.36%



  其中,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省政府通报表彰,并被省林业厅誉为粤西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主力军和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排头兵。



  诚然,简短的几组数字、几句话看似简单,但在这的背后却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凝聚着务林人员、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付出。



  4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积极响应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走生态立省之路,全面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部署,紧紧按照茂名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茂名的要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创新方法,凝聚社会力量,大力弘扬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的“植树精神”,扎实开展新一轮绿化高州大行动。



  制度先行保证植树成效



  为确保“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的目标顺利实现,我市制定了《高州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列入对镇街、部门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对绿化行动的责任、目标、任务的督查和绩效考核。



  同时,从2013年起专门设立“林业生态建设奖”,每年市财政安排146万元对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3名各奖10万元,二等奖7名各奖8万元,三等奖10名各奖6万元),对考核不合格的镇﹙街道﹚实施黄牌或红牌警告,并实行每月督查通报。



  创新理念掀起植树之风



  利用春季是植树的好时机,我市创新提出把每年1-6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全市义务植树日,加上312法定的植树节,使全市植树日达7个,此举大受群众欢迎。



  同时,把“好心高凉”精神巧妙地融入到植树造林中去,积极开展“好心种好树、好人育好林、好山出好水”为主题的“好心高凉”和“有喜事来种树”义务植树活动和公仆林、清风林等50多个主题林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植树常态化。



  如今,每逢在春回大地时,我市党政领导班子相继亲自带头,挥起锄头为高凉大地“穿上”新衣……各镇街、市直机关单位以及13个异地商会、同乡会,还有志愿者、市民等都不约而同扛起树苗、带上锄头为家乡“添上”绿装……



  构建体系建好绿色家园



  车在林中走,人在绿中行……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回馈生活,正是市委市政府的构想并践于实处,等待最终的硕果。



  构建“百万亩景观生态圈”。4年来,我市在高州水库这个“生命之库”的库区大力开展碳汇林建设,重点打造百万亩“环库”景观生态圈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目前,累计完成库区山上造林11.79万亩,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16.4万亩,其中库区集雨区公益林95.48万亩,占库区林地的84%



  构建“一江十河”水源地森林生态体系。按照“一消灭,三改造”的目标,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套种、封山育林等方式,在“一江十河”两侧山地,扎实推进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打造以绿色为基调、彩叶树种为小斑块的森林景观。现已营造防护林2万亩,幼林抚育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构建“星星伴月”式森林公园生活体系。在全省率先提出“一镇(街)一公园”建设,打造林业实体工程,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福利”和生态公共产品。全市共规划森林公园34个、湿地公园4个。已有22个公园进行收尾工程,笔架山、挂榜岭、文笔岭森林公园以及南塘彭村、石仔岭镇大岭村、宝光下汉村等村级公园已建成开放。



  构建城区和镇街为主的“城镇”绿地森林体系。以林业生态“两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圩镇、村庄、校园等,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绿地森林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森林圩镇28个、森林村庄156个、森林小区43个、森林校园315个。



  构建国道、省道过境路段景观生态体系。积极推进道路林带、绿道网森林景观建设,以形成完善的绿道生态网络。目前,全市已高标准完成207国道高州段和城区主干道冼太大道、东方大道、站前路、光明北路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及境内国道、省道、县道、村道共293公里的绿化美化工程。



  融入生活传承生态文化



  积极讲好高州古树故事、唱好森林之歌、记述绿化高州好人好事……传递和弘扬森林生态文化。



  2013年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森林文化进校园“十个一”活动,从小培养全市青少年爱绿、护绿、植绿的生态意识。市林业局局长陈清流说:“生态意识在孩子们的心田茁壮成长,将给社会注入持续的绿色正能量。”



  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立市、森林高州”摄影比赛、“森林文化”进校园文艺演出;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对1433株古树名木实行登记造册,立牌保护;编辑《古树的故事》,并在市电视台开设“魅力高州之古树名木”栏目,宣传古树名木文化。在每年“爱鸟周”、“爱鸟节”、“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森林日”均举办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爱护森林资源,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从严管护禁越生态红线



  要植树更要植“守”。



  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从严管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严厉打击砍伐天然阔叶树、滥捕野生动物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严管高州水库库区林木资源。突出抓好林地专项整治和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林地管理,确保林业生态红线不逾越。



  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社会及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尤其是加强清明节时期的防火宣传和巡查密度,严防出现烧山现像。



  同时,组建成立了市森林专业消防大队,并依托笔架山森林公园,打造了具有高州特色的森林消防文化主题公园、森林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森林消防应急培训基地、森林资源保护教育基地以及森林植物医院,为全市生态资源保驾护航。     (巫一帆 车闻达)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