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费”当三思而“收”
2015-12-30来源: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在空气污染形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上海此举应该说很有针对性,让排污者付出代价,有利于整治雾霾,保护环境,其初衷无可厚非。
上海试收“雾霾费”。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日前制定了 《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上海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污收费。其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12月17日《京华时报》)
相比一些地方的 “小打小闹”、比如征收扬尘费、拥堵费等,上海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无疑是个大动作,因而颇受关注。据称,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霾和PM2.5 的前提物,在空气污染形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上海此举应该说很有针对性,让排污者付出代价,有利于整治雾霾,保护环境,其初衷无可厚非。
但即便如此,笔者也以为,这样的“雾霾费”还是应当三思而“收”,不可拍脑袋决策,说收就收。
首先,治理雾霾,不是单靠收费就能解决的。以上海试收“雾霾费”为例,也应当是在客观条件成熟后,才能付诸实施的,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办法,收费对象包括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 个大类行业中的71 个中小类行业,基本覆盖了该市工业VOCs重点排放行业。这意味着,许多行业、企业都将受到“冲击”,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如此大规模大面积收费是否划算、是否必要,值得考量。
其次,虽然办法拟定了分三步走,逐步提高到治理成本水平,并且有奖有罚。可常识是,收费标准低了,企业不在乎,只要交了费,就可继续排污,收“雾霾费”不仅不能有效治霾,反而可能让排污名正言顺。这有违收取“雾霾费”的初衷。收费标准高了,企业又承受不起,无奈之下,恐怕只能选择关门歇业。如此尽管减少了排污,可后续问题显然比治理雾霾更加麻烦。
再次,收来的费用向何处去?有关人士表示,排污费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全部按要求上缴国库,纳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用于该市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这固然不错,但请注意,一些新增加的收费,此前许多地方也是这么说的,但费用已经收了不少,却不见“重点用于”,更不见“防治”成效。如果一些问题不解决,盲目收费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收费治霾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就当前而言,我们还没有整治雾霾的成功经验,甚至还没有搞清雾霾产生的真正“元凶”,更没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环境税费征收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厚德载雾”、“霾头苦干”而着急上火的心情可以理解,采取一些措施也是应当,但一条道儿走到黑,只想通过征收各种费用来治理雾霾,就不太可取了。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徒增公众对收费治霾的疑云。
鉴于此,上海市的“雾霾费”,即便是试收且针对的不是公众个体,也应做到权衡利弊,统筹考虑,三思而“收”,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当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切不可霸王硬上弓,说收就收。
上海试收“雾霾费”。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日前制定了 《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上海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污收费。其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12月17日《京华时报》)
相比一些地方的 “小打小闹”、比如征收扬尘费、拥堵费等,上海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无疑是个大动作,因而颇受关注。据称,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霾和PM2.5 的前提物,在空气污染形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上海此举应该说很有针对性,让排污者付出代价,有利于整治雾霾,保护环境,其初衷无可厚非。
但即便如此,笔者也以为,这样的“雾霾费”还是应当三思而“收”,不可拍脑袋决策,说收就收。
首先,治理雾霾,不是单靠收费就能解决的。以上海试收“雾霾费”为例,也应当是在客观条件成熟后,才能付诸实施的,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办法,收费对象包括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 个大类行业中的71 个中小类行业,基本覆盖了该市工业VOCs重点排放行业。这意味着,许多行业、企业都将受到“冲击”,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如此大规模大面积收费是否划算、是否必要,值得考量。
其次,虽然办法拟定了分三步走,逐步提高到治理成本水平,并且有奖有罚。可常识是,收费标准低了,企业不在乎,只要交了费,就可继续排污,收“雾霾费”不仅不能有效治霾,反而可能让排污名正言顺。这有违收取“雾霾费”的初衷。收费标准高了,企业又承受不起,无奈之下,恐怕只能选择关门歇业。如此尽管减少了排污,可后续问题显然比治理雾霾更加麻烦。
再次,收来的费用向何处去?有关人士表示,排污费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全部按要求上缴国库,纳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用于该市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这固然不错,但请注意,一些新增加的收费,此前许多地方也是这么说的,但费用已经收了不少,却不见“重点用于”,更不见“防治”成效。如果一些问题不解决,盲目收费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收费治霾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就当前而言,我们还没有整治雾霾的成功经验,甚至还没有搞清雾霾产生的真正“元凶”,更没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环境税费征收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厚德载雾”、“霾头苦干”而着急上火的心情可以理解,采取一些措施也是应当,但一条道儿走到黑,只想通过征收各种费用来治理雾霾,就不太可取了。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徒增公众对收费治霾的疑云。
鉴于此,上海市的“雾霾费”,即便是试收且针对的不是公众个体,也应做到权衡利弊,统筹考虑,三思而“收”,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当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切不可霸王硬上弓,说收就收。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