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创新完善工作考核机制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高州重点工程之云湛高速、兴教路二期和鉴江河综合整治二期

我市以“五个一”积极争创广东省农业强市



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稳、天下安。



  农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的行业,农业与农民、农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全面建成。



  高州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我市“三高”农业享誉全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名列广东各县(市)第一,山地亩产值更居全国之冠,曾被誉为“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市牢牢立足创建广东省农业强市这一定位,多措并举,逐步推进实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农业市场信息化以及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足一个定位——省农业强市



  充分利用我市的地理位置、产业和资源优势,按照规模农业、市场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擦亮农业这张名片,积极争创广东省现代农业强市。



瞄准一个核心——农业产业化



  积极培育现代龙头企业。到目前止,我市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茂名市级龙头企业11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43个,以实行“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了我市“链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农业基地规模化、品种名优化、生产标准化发展。



  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入了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海亮集团,在镇江镇、沙田镇规划建设8000亩大棚蔬菜基地,现已建成投产的蔬菜大棚4000多亩,蔬菜种植的品种达到30多种、70多个品类。以海亮集团千亩蔬菜大棚基地为龙头,我市还加大西部冬种农业开发力度,整合推进土地流转,带动西部农民发展冬种生产,减少冬闲田,增加农民的收入。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设在分界农场及分界镇储良村委会的示范区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约2070亩。目前,已经在分界良种繁育场投入300万元建设农业科研体验示范园,建设面积约1690亩的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



抓住一个关键——农业市场信息化



  借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联合顺丰等快递巨头,对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予以支持,实现转变农产品传统交易方式,加快我市农业市场信息化进程,让农民拓宽致富途径。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州市丰盛贸易有限公司荔枝龙眼直销平台、“荔乡易购”电子商务云平台、客多多商城、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6个,网销农产品企业(个体户)数量达500多家,年网销额达8000多万元。



    同时,借力天津电交所,成立了桂圆交易交收中心,把有“中国金牌龙眼”美誉的高州桂圆以更强的竞争力推向国内外市场。



牢记一个根本——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印发高州市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对规划建设的3个基础较好的镇、124条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进行重点打造,通过推进农田改造工程、美化绿化工程、安全饮水工程、道路硬底化工程、村庄亮化工程、危房改造、垃圾处理、网络信息工程以及推广农村沼气等新能源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带动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效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我市被省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目前,作为试点的根子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获得省的表扬。全市土地确权工作已全市铺开,预计20176月底之前完成全部土地确权工作。



  推行扶贫开发新模式。实现以项目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以发展解决扶贫问题,以产业基地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全市41条贫困村已全部落实增收项目,基本上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率、贫困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危房改造和“两不具备”搬迁完成率、贫困户社会保障各项指标完成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指标完成率以及产业化经营各项指标完成率达到100%



  如引导帮扶单位珠海市教育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扶持镇江镇金村83户贫困户种植番石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茂名市广垦名富果业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了金村千亩有机番石榴种植基地,使贫困村集体和当地贫困户获得分红,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和地租收入,更好地帮助扶贫对象实现脱贫目标。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将总结这些经验在全省推广。



牵住一根线——农业科技化



  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了5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61%,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以被农业部定为广东唯一一个整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为抓手,示范推广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期间召开技术培训班40期(次),培训技术骨干6000多人次,设立水稻20个万亩示范片苗情监测点,示范推广超级稻Y两优143、五优308、深优9516、永丰优9802、深两5814等一大批水稻良种,良种率达95%,比去年增2%。目前,经省、市级专家组验收,超额完成单造亩产500公斤的创建目标任务,万亩示范片最低平均亩产510.3公斤,最高的达625.2公斤,辐射带动全市均衡增产。



  提升基层农业站技术能力。投入350万元提升全市23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能力,建立1000户科技示范户,展示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蔬菜新技术、“稻--菜”“稻---菜”栽培技术及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在春耕时期,组织农科技术骨干采取分级培训、巡回培训、扶贫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提高春耕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还在全市建立了水稻高产、玉米、花生、龙眼、淮山薯、首乌、麦菜、烟叶、北运菜、蛋鸡养殖等1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编制了《冬种四季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有效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巫一帆 车闻达 龙步云)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