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高州市组织系统开展“落实总书记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在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我市持续出现劳动力外流的热潮,其中不乏外出务工、经商和院校毕业生党员,他们形成了一支流动的党员队伍。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流入地和家乡的发展作贡献,是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据统计,高州市现有54452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27402名,外出务工农民党员3966名,占农民党员总数比例15%。外出务工党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如在东莞务工的有1139人,在深圳务工的有1112人,在广州务工的有763人,在珠海务工的有176人,还有部分在佛山、惠州等地务工。高州市在外务工流动党员比较多,且分布较广,存在各自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和成因

当前,我市甚至各地的流动党员普遍存在“五难五不”现象:

(一)登记资料不完善,去向难掌握。近年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流动党员数量也逐年增加,流动范围分布较广。部分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外出务工前,没有向当地党组织报告,没有留下自己的活动去向、外出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缺乏有效的情况登记;外出后,缺少与党组织联系,加上岗位变动频繁,回到家乡的时间和次数较少,导致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据抽样统计,在外出的党员中,高州市约有70%以上的党员在外出前不向党支部报告,加大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流入地组织不健全,活动难开展。由于流动党员资料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在组织活动时,很难与外出党员取得及时联系。在每个党员流入地逐一建立基层组织,也是不现实的。同时,长期以来党员属地管理模式的制约,大多数流动党员与所在党组织的联系逐渐脱离,而且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存在“不想转、不知向何处转、转移程序复杂”等难处,使得绝大多数外出党员较难加入流入地的党组织,更别说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截至2013年,高州市共建立了10个驻外的基层党组织。

(三)参加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管理难。以我市为例,在外流动党员主要集中为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这部分人员知识层次参差不齐,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生,甚至小学文化水平。在党组织联系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时,常常是“热脸遇到冷屁股” 的现象,“组织热、党员冷”,党组织联系党员积极主动,但党员消极应付,甚至有部分党员千方百计地躲避组织,对学习培训敷衍搪塞,认为是“无趣”,“口袋党员”、“隐性党员”越来越多。

(四)党费缴纳重视不够,党费收缴难。流动党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党费的缴纳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缴纳金额难确定。由于流动党员工作地点和岗位变动频繁,收入不稳定,很难确定交费基数,有的由党员自主缴纳,有的按党组织统一确定的数额交,缺乏规范性和必要的监督。二是缴纳时间不一。大部分流动党员不及时缴纳党费,除了少部分托亲属代缴外,一般是在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和预交数月或全年的党费。三是足额收缴难。不少流动党员长年不知去向,一些能联系上或返家者也存在不催不缴或只象征性而非足额缴纳的现象,有的因生活困难不愿缴纳,甚至有的逃避缴纳党费。

(五)党性观念不强,作用难发挥。由于生活所迫,相当多的党员外出期间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状态,对家乡建设都毫不关心,在流入地也没有发挥模范作用,党员意识淡漠。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在相对发达的流入地,面对花花世界,没有把握好思想道德的天枰,出现信仰滑坡、价值观偏移,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坏事。欣喜地看到,还是有部分对家乡怀有想做贡献的积极态度,但由于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了解和支持,导致这份积极性没有得到及时发挥。

三、对策措施

高州市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探索上已经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新形势下,必须继续按照我市《关于加强全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以抓好流动党员“流动前、流动中、流动后”三个环节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举措。为此,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

(一)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建设。在积极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同时,建立联系卡、外出登记汇报等制度,实行“一档一卡”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各基层党组织设立专人,负责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工作。要求党员外出时,要及时向党支部联系人报告。每年年初,外出党员返乡之际,在全市各镇、村组织人员对外出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做到“八掌握”,即掌握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务工单位、家庭住址、家属情况、党费缴纳情况,发放和填写《流动党员联系卡》,分级建立台帐,并对信息库进行汇总、登记造册,实行跟踪管理,定期更新,确保流动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就跟到哪里。据悉,截至2012年,高州市共发出《流动党员活动证》1800余张,在流动党员信息建设上已打下扎实的基础。

[1] [2]  下一页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