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 走人才强市之路
2019-05-04来源:
“优先 发展 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新时期人才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前高州市正处在擦亮“老三张”,打造“新三张”的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创新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发展的需求,事实上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人才成长的环境比较单一,从踏入工作岗位到提拔为校级中层干部,基本都在同一学校,很有局限性,那就是在学校管理中的工作方法简单化、经验化,创新突破较难。二是对教育系统思维比较缺乏,较难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对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各学段的创新研究不够。三是后备干部表现机会少,年龄段相对集中,而且面临困局。四是传统影响力较大,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不足。五是各个区域的学校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也很大等等。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人才培养上谈谈我的体会:
我的经历相对比较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联中到90年代的义务教育初中,再到薄弱的农村完中,到目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我经历了不同层次学校的管理,让我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也让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我对培养人才有较深的体会。
1、校长培养,应通过跨学段流动任职,激发人才的管理智慧,使其获得办学理念上的创新与更新,在课程设置、教师流动、教育教学研究、资源配置、学段衔接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达到上下衔接。通过示范学校、省一级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流动任职,一方面将校长的好经验带到新学校,进行对接,最终达到发展。另一方面校与校之间的流动任职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不同教育环境的能力,开阔校长的视野。通过到名校挂职锻炼,在优良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浸润。通过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作为校长的后备人才。
2、中层干部培养,我采用“三子经”的做法,即选对苗子,压实担子,扶稳梯子。选对苗子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选那些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的名教师任中层干部。压实担子,就是给中层干部具体任务,实现管好一条线,抓好一个级,带好一个科,上好一门课,收获一项课题实验的岗位目标。扶稳梯子,就是给中层干部更大的工作实践空间,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正确引导他们实现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通过“三子经”的做法,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名教师培养成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3、名师培养,我采用“三自法”,提高名师的专业素质。
(1)自我提升。课堂教学狠抓三笔字、普通话、学具制作、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等训练;组织名优课堂观摩与赏析和说课比赛活动,对课堂设计能力、课堂执教能力、课堂评说能力进行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力争在课堂改革、研究性学习、现代信息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特色。
(2)自主探究。积极开展 课题研究、论文评选活动,进行以课题研究方法、论文撰写方法、教研活动组织方法为重点的教科研能力训练,借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3)自觉完善。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术经验交流活动,激活教育思维,丰富教育经验,增强教育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想象力,扩大名师在本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学科的影响力。
4、尖子生培养,要有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不但立足高州,更要立足世界,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看到未来。一个学生考上名牌大学,就有可能改变两个家庭的命运,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地方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培养尖子生要从幼儿园抓起,级级抓,校校抓,人人抓。为把尖子生培养成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努力。高州四中复办初中就是基于这一点,我校学生梁力佳成为2014 年高州市中考状元便是最好的证明。
(摘自《茂名日报》)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