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国产良心片,不该只是限量上映

卧槽!很久没看到这么热血燃烧的电影了!

常说好莱坞称霸全球电影市场。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英国人早就已经占领了好莱坞。

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是英国人;

超人(亨利·卡维尔)是英国人;

美国总统(丹尼尔·戴·刘易斯《林肯》)是英国人;

美国驻伊拉克士兵比利·林恩(乔·阿尔文)是英国人;

现在,连美国的二战军人也被收编进了「大英帝国驻好莱坞小分队」的版图。

这就是鱼叔今天要介绍的电影——

血战钢锯岭

Hacksaw Ridge

在这部战争片《血战钢锯岭》中,英伦小哥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主角二战士兵戴斯蒙德·道斯。

很多观众对加菲的印象,应该是来自于他主演的《超凡蜘蛛侠》系列。

那么,蜘蛛侠也是英国人

加菲之前给人的印象就是「英国大男孩」,贫嘴活泼。

和石头姐两个人整天沿着季风带撒狗粮。

两个人的感情也是分合分合相当复杂。

鱼叔特意咨询了「八卦小公举」马香玉同学,然而她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这次出演《血战钢锯岭》,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

一改往日的不正经形象,而是化身成了有执着信仰和大无畏精神的二战英雄。

随便抛张剧照大家感受一下,颜值什么的已经找不到了。

加菲所饰演的道斯,是一名极其虔诚的基督徒。

他因目睹战争的惨象而参军,但出于对信仰的坚持,他拒绝携带武器。

即使在训练过程中,也都不碰一下。

听到他的要求,从队友到长官都是一脸WTF。

你来参战然后说坚决不拿武器?

这不仅是送死,更是对队友的不负责任。

在别人看来,他才不会是为了什么狗屁信仰,明明就是胆小和懦弱!

因为无法说服道斯,领导决定以精神异常为由,把他踢出军队。

然而没有想到这小伙子倔强到可怕。

不管是领导施压还是队友欺负,他都默默忍受,坚决要奔赴战场。

战争把这个世界摧毁,而他想要做的,是去把这些碎片再一点点拼凑回去。

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协调,道斯最后被允许不携带武器,以医疗兵的身份上战场。

「士兵,你要知道,你放弃的是在战场上自卫的权力。」

「我随时准备好了为队友而牺牲。」

在经过了前半部分比较缓和的平铺直叙之后,场景转移到了战场上,而整部片子的节奏和风格,也瞬间切换到了暴走模式。

真正精彩的地方这才要开始……

影片从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战争的残酷。

血肉横飞的镜头放在任何一部战争里都是少见的。

一群人冲上去,瞬间就倒下一半。

被扫射的,被烧焦的,被爆头的,双腿被手榴弹炸飞的,肚子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

这时候就不能不提一下这部片子的导演,梅尔·吉布森。

这个凭借《勇敢的心》拿下最佳导演的男人,曾在2004年福布斯名人权利榜上排名第一。

但后来的反犹言论和家暴丑闻将他狠狠打入冷宫,整整十年没再执导电影。

这是他导演的第五部片子,也是他自2006年《启示录》阔别银幕十年之后的回归之作。

作为「直男之友」,梅尔·吉布森的作品一直非常贴合直男的口味。

简单粗暴的用一个字形容就是:

爽!!!

不管是主演的角色(《疯狂的麦克斯》、《爱国者》)

或是他导演的作品(《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

都充满了阳刚之气,同时也不乏血腥重口画面。

说起来,《启示》算得上是鱼叔的心理阴影了,时隔多年也依然清晰记得里面那一段开肠的画面……

这次的《血战钢锯岭》也一样容易让人吃不下饭。

影片所呈现的冲绳岛战役,在史料中的记载为是「一片血海」,中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真正的「人间炼狱」。

据悉,为了最大程度上还原当初的惨烈景象,梅尔·吉布森直接花了5000万美元炸毁了澳洲悉尼郊区一个大农场。

也大概是跟乔治·米勒一起久了就学了「坏习惯」,他也喜欢每个镜头都玩真的。

所有戏份均采用实景拍摄。

影片中看到的爆炸和喷火器都是实景拍摄。

连全身着火的士兵都是如假包换是真的,然后在爆炸的瞬间由绳索牵引一飞冲天。

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另外还有尸体腐烂后出现的啃食尸体的老鼠、蛆虫满脸的骨骸,焦黑变形的躯体等,都能有效帮助大家减肥。

比较庆幸的是。

这么多重口的场面居然逃过了总局的剪刀。

原片140分钟,大陆公映版139分钟,整体上并没有大影响。

这也说明总局这两年的心胸是真开阔了点。

要知道,两年前的《王牌特工》被剪掉了整整四分钟。

而被剪部分的血腥程度,在这部片子里比比皆是。

《血战钢锯岭》上个月已经在北美公映,在中国大陆则是今天上映。

从北美目前的反馈来看,可以说是「口碑炸裂」。

IMDb评分8.6

说它是「近十年来最好的战争片」也毫不为过。

要知道,战争片中的另外几部经典:

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落》,评分7.7。

库神的《全金属外壳》评分8.3。

豆瓣上目前评分8.5,好于86%的战争片。

排在他前面的战争片,除了今年的《比利·林恩》,都是十多年的作品了。

而被誉为「奥斯卡最准风向标之一」的美国评论家选择奖,已经给了本片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在内的七项提名。

竞逐奥斯卡,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在惨烈的战争面前,道斯瘦弱的身影看起来是很无力的。

他没有武器自卫,但一听到伤员的呼喊,还是会不要命地往前冲。

当然,这没有什么好感动的。

跟冲锋陷阵的士兵们相比,他不过是在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

但随着日军的猛攻,美方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所有人被命令紧急撤退。

然而本应跟随大部队撤退的道斯却犹豫了。

看着背后哀鸿遍野的战场,他的信仰让他无法选择就此离去。

他一个人,没有任何武器,独自留在了战场上。

他越过无数尸体,去寻找其中的生还者。

然后以自己的身体为支撑,把这些伤员一个个送下悬崖。

在体力透支之际,他还在不停祈祷:「再一个,请让我再多救一个」。

最终,75名受伤战友被奇迹般地送下悬崖,得以生还。

当道斯最后回到部队的时候,所有人都把他当成神一样看待。

在他单薄的身体里,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听起来,这就是一个一个非常英雄主义的故事,主旋律到让人一度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怎么可能真的会有这么不要命的人?人本性都是胆小和自私的。」

但,鱼叔要说的是,《血战钢锯岭》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戴斯蒙德·道斯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在二战服役期间,他没有杀死过一个敌人,但他却拯救了非常多的生命。

1945年11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授予了他象征美军最高荣誉的勋章。

他也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死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

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

影片结束后,片尾出现了这些英雄原型的照片和资料,随之影院里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

鱼叔看过那么多场电影,能引发观众鼓掌的,并不多。

我们常说电影制造传奇;

但真正的英雄,远比传奇更传奇。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