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最后一个月了,你难道还要错过。。。 探访云南古村落91岁老人手工做伞

行·读 | 雾中回忆

今晚我将死去,而我的人生由此开始。


——凯特·莫顿《雾中回忆》


凯特·莫顿,1976年生于澳大利亚。2007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雾中回忆》。小说从业界到读者群,收获了大量好评,拿下澳洲最权威的图书奖项,被评选为澳大利亚书业“年度最佳书”。同年夏天,小说引进英国,被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查理与朱迪”读书俱乐部严选推荐至第一名,立即,这本书就以破竹之势狂销英伦三岛,打破英国三年来单周销售最佳纪录,并顺势成为全英畅销冠军,长期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第一名,成为那年夏天最风光的小说。




实际上,近十年来,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39个国家和地区再版《雾中回忆》,并引进凯特·莫顿所有的作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3种文字。如今,不惑之年的她,在万数读者的票选中,被评为“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作家”。其四本小说均被评选为澳大利亚“年度最佳小说”,是获得此奖项次数最多的人。




就像每个人都曾梦见的一样,我看见自己在宾客中缓缓移动,比现实中的步履更加迟缓,周围的人则化为丝绸和亮片形成的朦胧影像。




凯特·莫顿的书畅销不是没有理由的。她的作品充满历史纵深与细节,为了写《雾中回忆》里20世纪早期(爱德华时代)和欧洲爵士乐时代,她拜访老人,钻研了不下50本书籍,不仅是文学、回忆录,还包括《有闲阶级论》、《伦敦史》等历史社科书。因此,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一百年之前的英国,很多读者说看完这本书想起了《唐顿庄园》。


当然,这本小说最打动人心的是它的情感力量,她关怀的是人们的当下和未来。关于过去,凯特·莫顿借一位百岁老人之口,道出了原谅、释怀的力量。从头到尾,小说想为人们过往的负担解绑。可以小小提到一点的是,凯特·莫顿出于对推理小说的热爱,还让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故事中参加了一个酒会——一个令人会心一笑的超级配角。


整部小说叙述流畅舒缓,层次递进分明,语言优美哀伤,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刨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木三分,景物描写细腻周详。写人如素描,写物同油画,写景似丹青。常常读着读着就忘了自我所在,如身临其境,置身于书的世界当中,流连忘返,与书中的人物、景物溶为一体,切身感受作者和主人公的不寻常的经历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故事最核心的提问,在于“好人为什么做出‘坏’事”。而正是因为是“好人”,那份良心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进行拷问,让人愧疚难安。自我原谅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汉娜的丁尼生式的梦想破碎,格蕾丝则压抑了一个世纪。人浑身带罪,上帝却为我们保有良心。


若有兴趣的话,欢迎大家去购买及阅读这本书,定会让你不虚此读。


(本文部分选自网络)


文章节选


长期蛰伏在幽暗心灵深处的记忆偷偷从裂罅中潜出,影像被高高掷起,画面完美清晰,仿若昨日。然后,恰如第一滴雨试探落地,旋即大雨如注,洪水汹涌,所有对话争先恐后地涌出,鲜活场景如电影上映般一幕接着一幕。


山丘高处的古老枫树下,一支交响乐团悠然演奏,轻快的小提琴声在暖风中飘荡。空气中不时扬起明朗清脆的笑声和水晶相碰的叮当声,焰火缤纷,划过天顶。 砰!红焰落下。 摧毁一切的残局。


另一次,我在看报纸时,双眼被电视节目评论里的一个熟悉名字所吸引,那个节目是七十年来的英国电影回顾。我注意到播放时间,我的心战栗着,怀疑自己是否胆敢观赏。结果,在节目结束前我睡着了。节目中只稍微提到埃米琳。节目播放了几张宣传照,但没有一张能显现出她真正的美艳,还播放了她拍过的其中一部默片,也就是《维纳斯事件》的一个段落,里面的她看起来很古怪:双颊显得空洞瘦削,动作像木偶般生涩僵硬。节目没有提到其他电影,那些曾经差点被小题大做的电影。我猜,在这个时代,性放纵和生活糜烂都不值一提。


书籍推荐




雾中回忆


作者: 凯特·莫顿


译者: 廖素珊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