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认最美的雪山,被这个外国人征服了丨 野心视频
刷新三观的故事,都是《野心》的事儿
最上瘾的旅行短视频丨让平淡的生活撒点野
爬山最后的垭口,就能回家啦!
卡瓦格博峰是加拿大摄影师白锐匀挑战的 最后一座圣山。 所有旅行的重量、 所有山峰的重量以及过去四个月的重量 ,第一次压到了他的肩上…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加拿大摄影师白锐匀也即将结束他的的转山之旅,登上了他计划中最后一座雪山——卡瓦格博雪山。说到卡瓦博格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因为这是她的藏文名字,她的中文名字叫做梅里。
壮丽的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群的最高峰也叫卡瓦格博。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它被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而至今仍是一座处女峰。20世纪九十年代,曾有来自日本、美国的登山队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却都败下阵来;1991年,来自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队员更是葬身雪山上,直到96年才被采药的藏民才发现了尸骨。究竟是什么挡住了人们一探究竟的步伐呢?
梅里雪山上的日月同辉
梅里雪山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梅里降水充沛,冬季雪量充足,冰川运动变化的速度也很快。特别在气温转暖的时候,冰川融化迅速,积雪经常大片大片剥落。卡瓦格博由于位置原因,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冰川,遇难的17名队员经检验表明,正是葬生于夜间突然爆发的雪崩。2000年通过了一条宣言,卡瓦博格峰将永远不允许攀登。一方面出于安全考量,另一方面是鉴于卡瓦博格峰的宗教地位决定的,因为梅里雪山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其主峰卡瓦格博更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在藏族民间充满了宗教意味。
日出时的梅里庄严而圣洁
当地的转山客来朝圣这座最美圣山,都选择在农忙结束后、入冬之前的空闲时间。白锐匀到达梅里的时间与大家一样。初秋的山里气温已经很低,但依然雨水不断。海拔稍高的地方,水滴落在地面已变成了雪花儿。由于之前提到的政策原因,白锐匀此次行程最高点,是梅里雪山群最高的垭口——说拉垭口,这也是转山路上的最后一道垭口。
垭口,两山之间的低地,山脊的鞍状拗口
离家四个月,一口气转完了12年前西部高原上所有向往而没能前行的山,白锐匀在荒芜又雨雪霏霏的山路上有些想家了。或许是刚刚告别的前一晚投宿的村庄,让他想起自己在上海久别的小家。“每当我们经历了像今天一样艰难的一天,下雪下雨,天寒地冻,都会收获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庄。”白锐匀的眼神中若有所思,口中回忆着热情接纳自己一行人藏族人家:“今天早上的太阳出来,照在村子的屋顶上一片橙黄,那是他们晾晒的玉米。”
在村庄里,抬头就能望见这样的山峰
在一处驿站换掉湿衣服,烤火暖暖身子,白锐匀招呼摄制组再次启程赶路:“保持体温最好的办法就是持续运动。”他计划在正午之前爬上说拉垭口。四周植被渐渐稀疏,地面变成了裸露的红岩。渐渐这红色的岩石也被雪覆盖,一点点变淡,再变白。“我感觉,所有行李的重量、所有山峦的重量、过去四个月的重量现在都压在我身上”白锐匀在高反、思乡和雨雪的共同作用下,说话变得断断续续。他整了整帽子,顶着雪继续走着。
来到一处驿站,碰上了其他几位转山客
垂直2000米的距离走了八个小时,终于到了飘着经幡的说拉垭口。这里是转卡瓦博格的人所能接近山顶最近的地方。说拉垭口的经幡远没有当日启程的半山腰那般密。此时的天色因为下雪已经很暗很暗,白锐匀急着赶在天黑前走到合适的落脚点,只在垭口上停留了片刻,甚至都没拍一张照片,就再次启程。
站在说拉垭口上
此时,白锐匀的心里或许已然没有了雪山,满满都是远方家里的一景一物。四个月的时间很短,忙忙碌碌在每天往返的地铁上就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又很长,它等同一个季节,长过一种植物的繁茂与凋谢。这转山的四个月中,白锐匀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灵性与平衡,还有自认为舒适的处世方式,我们未可知。不过,能确定的是,他一定找到了四个月前他离家时,留在身后每一件事物的价值。
再见啦,梅里
今日留言
对于这七天的野心,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