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四方城里的未来感
点击播放
GIF/219K
24HOURS|FUTURISTIC BEIJING
1|胡同泡泡32号
想象水滴一样散落在老北京的胡同中
马岩松的MAD建筑师事务所在2006年威尼斯建筑节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作为“北京2050”想象未来的画面:分散在古老胡同的金属感十足的泡泡;一个镭射扭曲的巨蛋与老北京平房四合院的共生故事:一个超未来感的卫生间和一个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构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故事。
除了一些保存良好并且修缮过的四合院,北京现存的普通人所居住的胡同平房,一般是没有卫生间和淋浴间的。去过胡同的人都会发现,每走几步就会有一个味道并不好闻的公共卫生间,极大的影响了胡同的生活品质。
这种多功能的“泡泡”,表面看是个外来者,却又倒映出老北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却属于这一方天地;巨大的反差感却又有着微妙的平衡,是这个项目的巧思之处。
以上图片来自i-mad.com
胡同泡泡通过改善局部(卫生条件)来激活了北京老四合院的未来-在不断而迅速的城市变迁之中,找到城市理想和普通人们生活的结合点,甚至于带来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让历史、自然以及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胡同泡泡32号
北兵马司胡同32号
概念作品,不一定能参观
2|水墨轩茶舍
艺术与空间 茶道与生活
这个胡同平房改造的茶舍出自于设计事务所ARCHSTUDIO之手,L形状,大概有450平方米。院内原有五座房子,但被荒废已久。
新的设计理念便是修复并创新。设计师们小心翼翼的翻新这可追溯的清朝的老建筑,为了不影响到房屋的寿命、经济价值以及历史价值,可是废了该团队不少精力。
原有建筑并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设计师变把他改造成完全封闭式,来抵御北京寒冷的冬天。连接起这些不规则房子的是一个蜿蜒的曲廊,是一种半内半外的空间形式。穿插在其中的竹林小院,为游园带来别样乐趣。
以上图片来自水墨轩官方微信
艺术家:王绮彪
开幕时间: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18:00—22:00
展览时间:2016年7月31日—2016年9月15日
展览地点:水墨轩画廊(北京东四十一条25号)
王绮彪《编号041》木板 87cm×122cm2015年
以上图片来自水墨轩官方微信
水墨轩茶舍
东城区东四十一条25号
3|透光砖茶室
建筑像纸一样透过光线
这在北京的心脏东华门附近的私人会所,是出自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聚乙烯空心砖将这栋建筑打造为禅意与未来感的完美结合,仿佛是穿越到2500年,透光窗外看那个不曾变化的紫禁城。
隈研吾采用了四种尺寸的浅色聚乙烯空心砖,其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却又能像纸一样通过光线。完美的打造出未来感,却又不乏致敬砖堆起来的老北京。
透光砖茶室
东华门附近
4|红砖美术馆
对于红砖的迷恋
红砖美术馆外景(局部),图片来自红砖美术馆官方
由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热血创办,著名建筑大师董豫赣担纲建筑与园林设计,完美融于周边环境和原有土地的一座园林式美术馆就这样诞生了。
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的美术馆的确不多见,对于参观者来说颠覆了传统的白墙展示,并获得了别样的审美体验。
点击播放
GIF/438K
2015年9月26日,由策展人侯瀚如策展的“蛇杖 II - 黄永砅国际巡回展”
古风庭院中辅以青砖和绿色植物与建筑内部的红砖,水泥与木质地板有着巧妙的过渡,构成反差的同时却也表现出了设计的一脉相承的巧思。借用一句话大概是:“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
摄影:griffin_0525
摄影:sax网子
2016年4月8日,“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览,海报墙(织田宪嗣收藏的海报)
红砖美术馆
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
夏日5月1日-9月30日周二至周日10:00-18:00
冬日10月1日-次年4月30日周二至周日10:00-17:30
每月第一周星期四为免费参观日
5|偏锋新艺术空间
工业建筑新‘光井’
位于798的偏锋新艺术空间是一个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属于砖混与预制板结构。设计师在尊重原建筑特征的基础上让这个不大不小的空间有了创造性,可以创造出富于变化的观展体验。
在建筑外侧与供热管道的缝隙,用玻璃加建了一个具有漂浮感的中介空间。内部又有别于粗糙的红砖外墙,设计为纯净的白的内里。内部与外部,上层与下层,空间的转换让你仿佛穿梭于时空。
以上图片来自摄影师Lv Yuntao, Wang Ning
偏锋新艺术空间
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2号院B-11
文 |Bikini S+喜儿里
图 | 来自网络,搬迁归摄影师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