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这些地方的秋景惊艳整个中国! 可能是国内最美的世遗马拉松赛道 | 南靖土楼马拉松

雪顿节进行时! 除了展佛,这些东西你一定要知道!

雪顿节今天开幕了,重头戏就是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展佛仪式,赶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展佛仪式的盛况吧,简直太震撼了!







雪顿节是拉萨传统的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一般在藏历六月底至七月初开始举办。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思,“顿”是“吃”、“宴会”的意思,雪顿节即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叫“酸奶节”。节日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也称“藏戏节”、“晒佛节”。




图/@Gary_HL0909


为了看展佛仪式,人们早早就来到哲蚌寺等待,现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展佛仪式庄严二神圣,长四十米宽四十七米的巨幅唐卡,每年仅在藏历30日及雪顿节第一天才向信众展露真颜,能够亲眼见到确实非常幸运。




图/@Gary_HL0909


除了展佛仪式,藏戏表演也是每年雪顿节的重头戏。罗布林卡和宗角禄康公园都有藏戏上演。








图/@许辣辣 (中国西藏网)


雪顿节美食攻略


在雪顿节长达7天的时间里,看完了晒佛,过完了林卡,还有很多的节目。咱们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享受雪顿节的乐趣。


1


甜茶藏面。


虽然这两样东西同样已经被提到过千万次,我还是想要郑重推荐。此物只有本地有,可以说出了这村没这店,更何况很多甜茶馆里还隐藏着独家的美味,比如那家店主为了过林卡而早早打烊的店里,牛肉饼新鲜厚实,放在藏面汤里吃起来特别带劲。




2


松茸


曾经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就特别介绍过松茸,价格昂贵自有它的道理。我喜欢两种吃法,一种是炖鸡汤、简单实在,营养度爆表,菌类和鸡汤一直都是绝配;另一种,是涂上酥油烤了吃,野味十足。




3


羊血肠


羊肉的味道和酥油、糌粑一样,能吃的人爱得死去活来;吃不了的人只能看看。羊血肠的味道比羊肉更重口,带红的血肠,又软又糯,口齿生香。




4


土豆包子


土豆在拉萨随处可见,高原土豆淀粉十足,不加任何调料放进水里煮熟,吃起来也自带了一股香甜味,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土豆包子在我看来简单得很,用土豆泥做的丸子中间包上其他的馅料,再放进油锅里炸。没事还可以在家试着自己做,很有乐趣。




5


凉皮


凉皮加面筋,放上辣椒,开胃又管饱。在拉萨也有很多藏族人贩卖这种凉皮,味道也相对地道。




6


炸土豆


炸土豆有条状和片状两种,条状的比较厚外脆里软,片状的薄一些嘎嘣儿脆。




7


各类奶制品


奶片奶糖奶渣饼酸奶蛋糕……本地人对奶制品的想象和创造,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8


青稞凉糕


吃到这种把青稞当原料做成的凉糕,又是一个小小的意外。把高原特色加入进大众口味里,凉糕里的青稞味道意外的降低了甜度。细心的师傅还把凉糕做成了两层,下层透明的部分吃起来口感更细腻,我喜欢这种有趣的搭配,好吃得甜手指,适合喜欢吃甜食的妹子。




西藏的那些节日


在藏地,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与宗教有关的节日,一个个节日大家欢聚一堂,寄托藏地人民最美好和朴素的愿望。这里把有趣的节日进行罗列,喜欢西藏的人们,有选择地去体验吧!


萨噶达瓦节


时间:藏历四月十五日


由来:相传佛主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都在藏历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因此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进行纪念。节日当天,拉萨的藏族同胞会沿着以大昭寺为中心的转经道转经。行善,也是萨噶达瓦节的特色,所以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拉萨沿街随处都可看到磕长头的信徒,也许是单纯的积福,但有的更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某个愿望。


趣看: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通常可见壮观的放生队伍。




仙女节


时间:藏历十月十五日


趣看:“仙女节”这天,西藏的女性们被赋予“特权”:她们除了会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到大昭寺朝拜吉祥天母,那一天还可以向任何男士要红包,而男士们也会慷慨解囊,他们相信这样也能沾点好运气。






燃灯节


时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


由来: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称为燃灯节。


趣看:这天该教派的大小寺庙、各寨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这天晚上,八廓街人山人海,转经人川流不息,颇为热闹。满城漂亮的酥油灯晚上8时许,大昭寺屋顶上6000余盏酥油灯全部点燃,伴随庄严的法号、悠长的锣声,众僧人高声念诵怀念高僧大德时才诵读的《米孜麻》经。大昭寺外信众驻足在寺前,双手合十缅怀宗喀巴大师。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一直待在西藏不走的冲动啦~~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玩转西藏”APP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