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地理》:深入江户城——步行探索东京历史 世界邦旅行网董事长/CEO张平合:大数据+分享经济,开启智慧定制旅行服务新时代【AnG旅行家公开课第1期】

日本濑户内海,漂浮在海上的艺术之旅!





跳岛濑户内海 以艺术之名


对于拥有狭长海岸线的日本来说,位于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的濑户内海似乎不够特别。真正让这片海域拥有生命力,并从日本6000多个离岛中脱颖而出的,是艺术。


作为曾经的日本工业奇迹诞生的核心地带,濑户内海区域的许多离岛都是当年著名的精炼工业所在,历史上的直岛曾经受工业污染摧毁,让这片海域的环境成了众矢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纷纷奔向都市,小岛面临居民减少、老龄化严重的现象。








1985年,一个偶然的契机,直岛市长三宅亲连结识了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贝乐思株式会社的创始人福武哲彦,后者的梦想是将直岛改造成“供青少年学习玩耍的文化区”,于是便买下了直岛南端的土地。


1992年,他的儿子福武总一郎开始让这个小渔村改头换面,并请来著名的Sanna建筑师事务所重新改造码头,同时受邀的还有当年建筑界的新星——安藤忠雄。


渐渐地,在直岛、丰岛和犬岛等离岛上,安藤忠雄、杉本博司、大竹伸朗、西泽立卫这些大咖艺术家的作品开始巧妙地与岛上的风景融为一体。


为了让这些离岛恢复生命力,2010年,集结日本政府、财团及民间力量共同打造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以三年一届的形式诞生,并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并称为日本最著名的两大三年展。


今年恰逢是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的第三届,不仅能看到许多平时不展出的作品,举办地也由原来的7个岛屿扩大到14个岛屿。借着这些艺术作品,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些曾创造过日本工业奇迹,又经历过环境之殇的美丽离岛。








直岛


写满了“安藤忠雄”的名字


直岛是濑户内海所有离岛中最出名的一个,也是濑户内艺术祭作品最集中的一个岛。英国旅游杂志《Traveler》曾将它评选为“世界上最值得旅游的7个文化名胜”之一。


从宫浦港口下船,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红南瓜。另外一边则是由Sanna建筑师事务所打造、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设计的码头——“海之站”,通透的空间中几乎不见任何墙体,而是靠细极如针的钢柱支撑屋顶。






直岛分为宫浦、本村和倍乐生之家三大区域,每个区域的看点都很集中。从“海之站”往本村的方向走,最先看到的是设计师藤本壮介的“直岛小提琴”。


这是继“海之站”和“红南瓜”后,宫浦港周边的全新地标。藤本壮介提出在27座岛屿构成的直岛上建设“第28座岛屿”的概念,打造出漂浮在海面、如海市蜃楼般的“浮岛景象”。


本村地区值得逛的景点太多了,加之不少当地人还住在这里,随处可见民宿和咖啡店。这片区域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安藤忠雄博物馆、建筑师三分一博志设计的直岛大厅以及“家计划”的一系列作品。






“家计划”是对直岛上特有房屋、寺庙和神社进行改建,将空间作品化,这也是最让我震撼的景观。据说创作这些作品时,很多当地居民还会前来帮忙,艺术品不再属于艺术家个人,而是融入了岛民的日常生活中。


宫岛达男的“Kadoya”是“家计划”的第一期作品。他对一间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屋进行改建,在暗不透光的房间中央设置了一个水塘,里面漂浮着LED灯的计数显示牌,每个牌子的计数速度由当地居民来设置,速度不同,在水面上闪烁的频率也不同。这也是当地居民参与制作的第一款艺术作品。






当年福武总一郎请来安藤忠雄,也就意味着这块区域的建筑都将写满安藤的名字。地中美术馆是安藤忠雄闻名世界的代表作之一,为了避免破坏岛上的风景,安藤将混凝土建筑埋在地下,并通过空间错位的设计,让自然光线可射入室内。


除了建筑本身可看,这里还有镇馆之宝——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巨大的画作挂在白墙上,安藤忠雄特意在建筑顶上留好空隙让光线投射进来,天光下的睡莲更显壮观。






丰岛


与自然相通的美术馆


丰岛比直岛面积稍小,甚至安静得有些荒凉,但仅一个丰岛美术馆,就能值回跳岛之旅的所有票价。这座美术馆是建筑师西泽立卫与艺术家内藤礼一起合作建成的。


进入美术馆前要穿过一条林中小径,弯道上有一张椅子,据说是设计师为了让参观者先坐在这里看看美丽的濑户内海,沉淀好心情再进入参观。








整个混泥土建起的馆内空无一物,甚至连一根柱子都没有,建筑顶端有两个圆洞,没有用任何材料隔绝。光从洞口射入,往外望去,则是天空与树。一根细绳悬挂在洞口,代表了风的流动。山林中传来的鸟叫声、风声和其他生命之音,让美术馆与自然直接相通。


展馆的地上不断有水珠冒出来,进馆时工作人员就会提醒尽量不要踩到这些水珠。它们有大有小,四处滚动,时快时慢,从水滴到水流再汇集成一滩水,最后又顺着某个小孔流入地下,消失不见。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是内藤礼想表达的观点。


馆内,人们或站或坐,看着那一粒粒水珠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伴随着阳光、风甚至是雨,行成一天的轮回。整个空间令人惊叹之余,也有一种让人们停下来的魔力。我在空地上坐了一个小时,时间好像在片刻静止,又随着那一滩水的消失而慢慢流逝。生命的轨迹无法预期,充满惊喜。






犬岛


一场对社会反思的穿越


犬岛居住人口不足50人,小而精致,只要3个小时就能一窥全貌。因而不会有游客在此过夜,甚至艺术馆内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朝至夕离。游客和这些工作人员就成了犬岛特殊的“白日移民”。


岛上最让人惊讶赞叹的作品,是对100年前的炼铜厂遗迹的保存再造,融合了“遗产、建筑、艺术、环境”等各方面的魅力才有了如今的“犬岛精炼所美术馆”。


艺术馆由日本建筑师三分一博志操刀,保留犬岛精炼所的部份地下建筑及最高点的烟囱,在此基础上引入太阳能、地热发电,在地表种植净化类植被,强调建筑与环境对话的再造理念。






馆内,由艺术家柳幸典以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文学作品《太阳与铁》为灵感进行创作,拆卸三岛由纪夫故居的摆设与装修材料作为创作素材,加入犬岛本地的石材、水与自然光共同构成馆内的展品。


作品由地下延伸至地上,象征着从黑暗步入光明。不断敲击日本近代化警钟的三岛由纪夫,在犬岛以另外一种方式让人警醒,不失为一种颇具社会意义的穿越。






离岛


男木岛 猫奴的天堂


今年的三年展将举办岛屿扩大到了14个,每个岛上都有独特的艺术展示。濑户内海第二大的小豆岛,是日本创世神话中首批出现的岛屿。在没去之前,我就听闻当地是日本著名的酱油和橄榄油生产地,岛上还有值得造访的橄榄树公园。艺术节期间,大部分作品都集中在稻田千枚田周围。


男木岛只有200多人,渡轮码头的南端是一座村庄,北端则坐落着著名的灯塔。登岛后最先入眼的是港口处的半透明空间——Jaume Plensa的作品“男木岛之魂”,玻璃盒子上方的白色镂空屋顶有多国文字的组合,在日光的照射下在地面形成各种影子。


我从码头途经狭窄的道路穿过田野和森林,再步行到灯塔和小博物馆。高桥治希“SEA VINE”的灵感来自于一段航海经历,将瓷质的藤蔓遍布室内,比作风浪。


若有力气爬上山,则能去到当地人祈求安全分娩的丰玉姬神社。在这座岛上,能遮盖住艺术光芒的,是猫,绝对让猫奴移不开脚。这里还是陆栖萤火虫的栖息地,初夏之夜,就能看到萤火虫在山间如精灵般飞舞。








女木岛位于高松码头对面,坐船只需20分钟。岛上人烟稀少,除了两个小村庄,大多为山林。桃太郎传说中曾描述过一个小男孩前往此岛与食人魔对抗,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鬼岛”或“食人魔岛”。


岛上的艺术作品集中在村庄和洞穴附近。沿着海边的小路往前走,穿过狭窄的小巷和老旧的木屋,再从一条铺满碎石的小道进去,就能看到“MEGI HOUSE”。


或许大多数人只是艺术领域的门外汉,但借着这一场艺术巡游,能让这些饱受环境之殇的岛屿有了新的表达方式,也让人们重新关注这里,那么,无论是看热闹或是看门道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END-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