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被“第四次工业革命”抛弃,你需要做什么?

章莹颖案没进展,为什么美国警察很“废柴”?

6月9日在美国失踪的中国学生章莹颖至今没有消息,焦急的中国网友对美国警方的工作已经不能容忍。他们认为,美国警方的低效率导致了案子缺乏进展,堪称“废柴”,和之前的蓝可儿案一样说明了同样的现实——美国警方效率低下。

章莹颖本人

网友们的出发点还有一个,就是类似案件要是在中国,相信早已经能给出一个说法了。

应该说网友这些敦促美国警方努力工作的言论,都是完全正当的,这是对握有行政权力和资源的警方的正常监督,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也反映了一些网友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存在一些长期的误解。

要衡量警方工作,不得不说破案率

破案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查清和处理的案件数占同期立案侦查的全部刑事案件数的百分比。

破案率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比如它不包括没有向警察报告的案件和警察部门不破不立、隐报瞒报的案件等;另外,它只管破案的数量,而不问破案的效率和质量。

所以2015年中国公安部就曾经直接下文,提出改进考评机制,坚决取消发案数、破案率等影响依法如实受案立案的不科学、不合理考评指标。

不过,破案率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警察部门侦查打击刑事犯罪的作战能力和工作效益,今天我们仍旧拿它来进行一下横向比较。

在破案率上,世界各国家和地区警队水平是什么样的

先说模范生香港警队: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统计,目前每10万名香港人口中有约450名警务人员,警民比例在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5,为亚洲第一。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警察机构之一,香港警队于1960年代起开始被各种国际机构、组织评价为“亚洲最佳”的警务机构,也是世界上最专业及优秀的警察机构之一。

香港警察

香港警务处网站定期公布的《香港警察年报》显示,2015年整体破案率及暴力罪案破案率为44.8%和60.8%。2009,2013,2014年整体破案率统计分别为45.6,43.2,43.4。暴力罪案破案率为64.3,64.5,61.9。

可见亚洲典范,世界有名的香港警队的成绩就是如此,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个成绩是稳定的,并不会大起大落。但是也能看出针对暴力罪案的破案率明显更高,原因是什么?

这与暴力类犯罪本身受重视有关。暴力类犯罪对居民人身安全威胁最大,是人们直接衡量一个地区安全程度,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也会成为相关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评价标准。

暴力类犯罪破案率高,直接与警队内部针对性的专门化分工和侦查资源倾斜有关,用句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领导重视。

依据相关信息汇总,2009年部分国家和城市的整体破案率数据为:

纽约市警察局:35%

日本警察厅:33%

洛杉矶警察局:25%

伦敦警察厅:21%

那么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人们对中国大陆高破案率的印象来自哪里?

2015年新华网报道,当年1至11月,全国命案现案破案率达96.46%。杀人、爆炸、强奸、抢劫等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连续11年下降,破案率明显上升。

这个成就的背景是这里——2004年11月,公安部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侦破命案工作会议,提出了“命案必破”的号召,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以侦破命案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公安机关提高侦破能力和打击犯罪的水平,同时要在2007年实现“全国命案发案数下降、命案逃犯数下降、命案破案率上升”的“两降一升”的目标。

有了对命案大案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性资源倾斜,这些类别案件的破案率当然就有高的基础。

在一些轰动全国的大案上,更可以看出来专案和资源投入的威力。2004年马加爵“二二三”案,公安部直接督办,前所未有两次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对抓捕马加爵的原则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据公安部消息:自马加爵出逃之日起,全国共出动170万警力围捕疑凶。其中,在案件发生地云南,全省共动员6万名警力,发出通缉令数十万份;在马氏家乡广西,共出动警力11万人次,翻印公安部通缉令和马加爵的照片130多万张。

2月17日出逃的马加爵,最终于3月15日在海南三亚落网。而3月15日是公安部限期抓捕马加爵的最后期限。这些也就是网友们深刻印象的根源。

除了举国关注的大案,整体上是什么情况呢?目前普遍引用的数据是,前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多年前的一段话:“一般案件的破案率,实事求是来讲,仅在30%左右浮动;重特大案件发案统计接近事实,但其破案率平均也仅在40%—50%之间,有的地区甚至更低。”(《大治安》,作者:武和平,1995)

可见中国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那么如今什么类型的案件是拖数据后腿的分母呢?

比如经济参考报2015年5月针对电信类诈骗问题的报道,原文是:

“通讯信息诈骗案发量呈爆炸式增长,破案率低到不好意思说,大概不超过3个百分点。”中部某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负责人说。

可见世界范围内看,先进国家的整体效率都差不多,毕竟警务工作有其规律,难以超越。个别类型犯罪的效率会相对更高一些,主要还是源自于特殊的重视和资源的倾斜。

不过有例外,台湾地区超高的刑案破案率就充满争议。从2001年的55.25%开始,台湾破案率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8成,达到惊人的80.72%,而2010年起攀高至83.27%。这些数字恐怕已经是世界纪录,但是这个纪录在岛内就饱受质疑。

从纽约管窥美国的问题

2014年1月,《法制日报》发表了《纽约命案侦破数在低位徘徊》一文,报道了《纽约每日新闻》对2013年纽约市命案发案和侦破数据以及各区、警署近20年来侦查员配备情况所作的专题调查。从中人们能管窥美国警察的侦查效率问题。

纽约警察

……

纽约仅过去10年,就有约1500起命案未能告破。曾担任过纽约市警察局副队长和曼哈顿地方检察官的罗森韦格说:“想到数以千计的杀人犯还在大街上逍遥法外,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1990年代,命案侦破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了历史高峰,到1990年代末期,命案侦破率猛增至80%以上。但随后破案率开始下降,每年基本维持在70%左右。在位12年的纽约前警察局长雷蒙德·凯利认为,纽约市的命案侦破率仍将大致保持在70%左右。他说,有一些谋杀案可能永远也破不了。虽然警方并不希望让市民面对这一事实,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据美国侦探基金会负责人介绍,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在纽约发生后的两年内,纽约警方大约有3000名经验丰富的侦查员退休,另有800名侦查员被调到新组建的反恐部门工作,而警署一级的侦查员,过去专攻大要案件,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侦办高发的身份盗窃案件和小偷小摸案件上。

曼哈顿南区全年发生10起命案,该区命案侦查队有10名侦查员协助警署进行命案侦查,平均每名侦查员只要办理1起命案。布鲁克林北区的命案侦查队共有17名侦查员,但是辖区内共发生86起命案,平均每名侦查员要办理5起命案。警署一级的侦查员承担了从命案到拦路抢劫等性质和情节不一的案件办理工作。

曼哈顿南区每起命案平均有15.6名警署侦查员参与办理,而布鲁克林北区每起命案仅有2.4名侦查员办理。与外围一些分局相比,曼哈顿之所以能够得到特殊照顾,是因为那里是财富集聚地,每一起命案都会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据纽约警方内部人员透露,被害人为白人的命案大约有86%告破,而被害人为黑人、拉美裔的命案侦破率仅为45%和56%。

有位黑人母亲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有色人种美国民众的心声:“我的儿子1月7日遇害,可5月16日警察才勉勉强强画出嫌疑人的肖像草图来。你们知道凶手已经跑多远啦?他可能早就到了夏威夷。他们把这个案子晾在一边。如果被杀的是富人区的白人,警察当天就会主动去找幸存的目击证人问话了。”

……

我们很难直接得出是明显的怠工和懒政的问题,但是种族因素的批评又是存在的。

说来说去,警察侦查效率还是与警力资源的配置直接相关,除了地域差异,城市发展等,资源配置又受到公众以及媒体的压力,以及如911等特殊历史事件的影响。

纽约警察

而另一方面,美国警方工作也更明显的受制于法律和程序。比如著名的案例:2016年,苹果公司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要求其提供开机密码协助调查一案中,不愿配合。苹果公司称,如果任由联邦政府行使对法律的无限解释权,那么将对数字隐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苹果还指出,法庭命令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第五修正案关于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和以法定程序来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的内容。另一个具体表征是,扩大警察权力以打击恐怖主义的“爱国者法案”就长期面临争议和压力。

其实,每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心态都是类似的,守法、守程序是职业性的要求,这既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同样是对执法者职业生涯的保护。

客观上,公众、网络、媒体和特殊事件都可能促成警力资源投入的变化发生。但是,这也提出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争取公共资源的公平性问题,毕竟,一定时期内,公共资源就这么多。

近年来,新技术和安全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能提升办案的效率,比如人像识别系统的发展,比如城市公共地区摄像头的应用。但是,还是有很多案件无法侦破,这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本文 作者:郭刚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