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胶囊10元一颗:为何国人这么爱吃“人肉”补品
这两天,胎盘黑市又引发公众关注。据《新京报》报道,北京的胎盘倒卖者长期盘踞在一些医院,动用各种关系收购人体胎盘,然后制作“胎盘胶囊”高价卖出,一个400元收购的人体胎盘可以制成上百颗胎盘胶囊,每一颗胶囊标价10元。
在中国,胎盘黑市并非一时一地特有之现象,在网上甚至还有不少“胎盘料理”的做法。一些人如此爱吃胎盘,是因为在民间的传说中,胎盘是可治百病的万能补药。这种功效还有传统医学的背书,因为胎盘稍加放置呈紫色,在传统医学中被称为“紫河车”。
传统医学对紫河车评价极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儿孕胎中,脐系于母,胎系母脊,受母之荫,父精母血,相合而成。虽后天之形,实得先天之气,显然非他金石草木之类所比。其滋补之功极重,久服耳聪目明,须发乌黑,延年益寿”。
被传统医学称为万能神药的“紫河车”
胎盘真有如此奇效吗?当然没有。据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介绍,虽然胎盘能合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雌激素等多种激素,富含干扰素、免疫球蛋白和各种生长因子,但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都是蛋白质大分子,经过水煮或者焙干,原本的生物活性也就消失殆尽了。
即使有一些大分子完好地被人吃到肚里,它们在胃肠里也几乎都会被消化水解,变成普通的氨基酸。至于其他的营养成分,日常的食物也能提供。总之,胎盘的营养成分并无特别之处。
2015年,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过去10项有关食用胎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科学家们发现,宣称食用胎盘的种种好处无法得到科学验证,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食用胎盘对人有益。
吃胎盘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2005年,原卫生部就已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胎盘由此转入地下交易。来路不明的胎盘,极有可能是从医院内部流出去的(不然胎盘从哪来呢?)这说明医院内部的管理存在问题,卫生部门作为医院的主管部门,显然没有把规定执行、监督到位。
因为一切过程不透明,胎盘可能存在其他风险。首先,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母体如果感染乙肝、艾滋、梅毒等病毒,这些病毒也会留存在胎盘内,来路不明的胎盘很有可能成为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加工胎盘的小作坊,普遍缺乏消毒设施,卫生条件较差,胎盘非常容易沾染其他细菌。
正因为安全性无法保证,且涉及伦理问题(胎盘是人体器官),《中国药典》2015版将传统中药材紫河车踢了出去。然而,这些消息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胎盘黑市的火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法律有空白——医院或医护人员买卖胎盘,能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追究;但对如何处理倒卖者,并没有法律依据。
话题君(todaytopic)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处罚有空白只是一个小问题,更可怕的问题是政出多门——我国的胎盘产品涉及到两个部门,卫生部门和食药监部门。虽然卫生部禁止买卖胎盘,但食药监却表示,“如果所售药品(紫河车)有证照,购进售出渠道合法就可以买卖”。 结果,在传统医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可笑的局面:胎盘不得买卖,摇身一变成了紫河车,就可以合法销售。
话题君觉得,要改变这种现状,就不能再对紫河车“装糊涂”,既然禁止买卖胎盘,食药监部门也该查查生产紫河车企业的胎盘来源,两个部门应尽快统一管理,完善相关处罚办法。话题君甚至觉得,既然吃紫河车不仅有伦理风险,还有潜在危害,禁止胎盘(紫河车)买卖也可以考虑。否则,一些传统医学自媒体还会大肆宣传紫河车的种种神迹,让人们相信胎盘是人间最好的补品。
作者: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