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草而居,正在消失的中国驯鹿人



上周末《我们的侣行》上线后,飞起的弹幕里发现,勘察加的驯鹿成功抢镜。有被“洗衣桶”似的的驯鹿群震撼到的,被可爱温顺的驯鹿萌到,还有被那头纯白的驯鹿给惊艳到?


还有关于驯鹿人,大伙儿也吃惊不小吧?他们居然是鄂温克人,那可跟咱中国有关系了。


今天我们来简单地聊一聊中国驯鹿人及他们的生活。




在中国,


说起驯鹿人那就是指鄂温克人了。


外界称他们为“中国最后的驯鹿人”。




鄂温克族是一个跨中国、俄罗斯居住的跨界民族。


在俄罗斯境内,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


在中国,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据说三百多年前,


鄂温克人领着驯鹿从加尔湖河畔,


迁至大兴安岭的密林,从此生活在深山里,


以鹿代步、游猎戏耍在大自然间。


他们也是中国唯一合法的——


过着半定居、半游猎生活的族群和驯鹿部落。




鄂温克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房子,


“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


它外形如圆锥,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帐篷。




驯鹿是鄂温克人在密林中的工具,


支撑着族群的远方迁徙,


供给他们宝贵的鹿茸。




但是从十几年前开始,


大部分的鄂温克人已经走出大山,


搬入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被命名为“驯鹿文化之乡”。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的一个小部落,


他们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


也是唯一一个直接从原始社会,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如今的鄂温克人仅剩二百多人,


饲养驯鹿已经代替狩猎,


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




散养惯了的驯鹿无法适应圈养生活,


在大兴安岭密林还散布着六个驯鹿猎民点,


布冬霞猎民点就是其中一个。




随着“生态森林”的政策,


驯鹿人上缴了自己的“饭碗”——枪支。


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老一辈驯鹿人,


生活得越来越“不适应”。


这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开始渐渐消失了。




《我们的侣行》走在路上,


不止要去认识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地方,


还想留住一些正在消失的文明。




今日互动


说说你最想去见一见的动物吧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