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姚期智入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少一些激情澎湃的大词
杨振宁和姚期智加入中国籍并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会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场公关行动吗?
做出这种猜测,并非对两位科学家心有不敬,话题君(todaytopic)反倒是为杨振宁打抱不平的。杨振宁和姚期智分别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图灵奖,两人选择回国也值得人尊敬。但这两天仍有不少人把高龄回国、迎娶翁帆等旧料又挖出来,对杨振宁入籍冷嘲热讽。
其实,这些不过是个人选择。杨振宁和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辩论建不建大型对撞机的事儿,没在微博溅起多大水花,“迎娶翁帆”时至今日却还挂在新闻的热门评论前几名,话题君(todaytopic)只能感慨绯闻才是新闻的第一生产力。
微博上对于杨振宁入籍的嘲讽不在少数
也许正因杨振宁的“招黑”体质带来的嘈杂声音,一个“巧合”被很多人忽视了:仅仅一个月之前,屠呦呦放弃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屠呦呦放弃参评院士,对中国科学院甚至中国科学界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信誉危机。屠呦呦的弃选也继续维持了中科院院士中没有诺奖得主的尴尬。当时唱衰中科院和中国主流科学界的论调不在少数,一时间中科院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了徒有虚名之地,是诺奖得主不愿踏足的是非之地。中国科学界也成为众矢之的,一些科研工作者纷纷吐槽待遇低、上升通道堵塞等问题。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一个月前她宣布不参加中科院院士的评选
就杨、姚二老的个人层面来说,话题君(todaytopic)相信他们对国家的情感是真挚的。杨振宁曾经提到过父亲至死也没有原谅他加入外籍,姚期智也是放弃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回到清华,两位先生如今入籍,也应是从心而发的落叶归根之情。
但是联想到屠呦呦弃选风波,不得不说这两件事太过巧合,就像是迫切的要弥补中科院院士中没有诺奖得主的尴尬。当然,如果真是如此,也并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两位顶尖科学家入籍或许可以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引入更多的华人科学家资源。但一些媒体的有感而发却让话题君(todaytopic)尴尬症发作。
杨振宁和姚期智已经在回应中明确表态,入籍是因为体内流着“中华文化的血液”和能做“最有意义的工作”,然而有的媒体评论像回答高中政治题般搬出“国家科研实力增强”来归因(增强后吸引他们加入),甚至搬出知乎用户的回答说明这是中国科研取得成效。且不说如此“高屋建瓴”是不是脱离了两位先生的本意,当年杨、姚回国任教,就是因为国内理论物理和计算机领域的科研远不及国际一流水平,而现在距离二人回国最多不过十几年,就开始鼓吹是中国的“科研引力”令二人入籍。其中的逻辑,实在可疑。
媒体对于杨、姚入籍的评论
话题君(todaytopic)认为,杨振宁和姚期智入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值得尊敬,但最好还是将其看做是一种个人行为,不宜归因到国家科研实力。去年一整年,科研界因韩春雨事件、核心期刊潜规则事件、屠呦呦长期落选院士而备受奚落,杨、姚入籍大概可以为中国科学界在舆论场中挽回一些声望。然而从两位科学家的入籍就推导出中国科学界欣欣向荣的高调子,未免也太廉价和一厢情愿了。两位科学家的落叶归根,本来是动人之举,但套上媒体大而无当的陈词滥调,反而却像一场痕迹明显的拙劣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