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在高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去看异木棉

茂名化州连绵起伏的群山里隐藏着一个绝美古镇!

天空之城――文楼(摄影:董玉龙,2016年8月)

文楼,位于化州市西北部,东邻播扬镇,南连平定镇,西接广西陆川县,北靠广西北流市,总面积159.5 平方公里,有耕地1707 公顷、林地14 万亩,林木种植面积12 万亩。辖1 个居委会和16 个村委会,有334 个自然村,总人口7.75万人(2016年)。该政府驻地文楼圩,以圩名镇。

大约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文楼生活,在文楼镇那训村鬼儿堂岭顶部发现新石器时代生活遗址。遗址西距罗江105 公里,东枕大山,面积约1200 平方米,相对高度50 米,遗物暴露于地表,有石器和陶器碎片,石器有打制和磨制的纺轮,装饰石珠、石斧等几种,陶器纹饰有拍纹、绸纹、方格纹、水波纹等。

2016年8月,李伟华同志(新当选为文楼镇第十四届党委书记)代表镇十三届党委会作了题为《巩固成果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为全面建设小康文楼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的精彩之处在于对文楼镇今后五年的工作规划:通过三大战略的构想实现文楼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建党100周年前实现全镇居(农)民可支配收入翻番。这三大战略是:生态宜居美镇、山水文化名镇、山区工业重镇。本文就“山水文化名镇”这一战略谈谈,展示文楼的自然、人文和历史景观。

文楼旅游资源颇多,有山水自然风光,有人文历史景观。随着经济发展,文楼的交通得到极大改善,两条出省县道(X620,经甲隆、大柘通往广西乌石、陆川)、(X660,经那播、双坡通往广西六靖、北流)已全线贯通。
(地图制作:李新锋)

一、自然山水篇
1.飞鹅岭自然保护区
2.那播下水瀑布
3.那训三脉瀑布
二.人文历史篇
1.那训天堂村鬼儿堂岭
2.白梅书房咀(白梅书院)
3.新德驷马大屋
4.甲隆那浪古城
5.甲隆李村革命纪念馆
6.新村揽塘古城
7.文楼镬耳屋
8.文楼拦河坝水利工程

一·自然山水篇
1.飞鹅岭 飞鹅岭海拔446.8 米。山上林木众多,飞禽走兽满野,各种奇异怪状的石头遍布山区,有石磨、石凳、石棺、石槽……有清泉流水,蓄库成坝。

飞鹅岭远眺。(摄影:佚名)

飞鹅岭自然保护区正门。(摄影:董万林)

飞鹅岭山门。(摄影:董万林)

摄影爱好者到飞鹅岭采风,背景为八角树林。

山上游玩的孩童。(摄影:董万林)

飞鹅红石。(摄影:蔡志,2016年1月)

飞鹅岭上的莲花坟,为林尘黄氏祖坟。(摄影:佚名)

飞鹅岭景色:高山流泉。(摄影:董玉龙,2016年8月)

游客拍到的野生蛇:青竹彪(摄影:董万林)

飞鹅岭上的游乐设施。(摄影:董玉龙)

飞鹅岭冬景。2016年1月,南方出现大范围霜冻雨雪天气。飞鹅岭上现冰挂。(摄影:蔡志)

飞鹅岭日出。(摄影:蔡科喜,2016年1月)

2.下水马吊须瀑布

下水马吊须瀑布位于那播村委会下水村,X660县道旁,罗江边。2016年春节期间,经网友传播名声雀起。

下水马吊须瀑布。(摄影:蔡志,2016年2月)

下水马吊须瀑布。(摄影:佚名)

下水瀑布的游人在小憩。(摄影:赵成,2016年9月)

3.三脉鱼钩嘴瀑布
三脉鱼钩嘴瀑布位于那训三脉村,文楼国营林场小河工区。这里山色秀美,树木郁葱,是避暑、消闲的好去处。

三脉鱼钩嘴瀑布。(摄影:蔡志,2016年8月)

三脉鱼钩嘴瀑布,嬉戏的少年。(摄影:蔡志,2016年8月)

二·人文历史篇

1.李村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甲隆那浪村。李村是革命战争时期陆川东区下辖的一个游击区,在陆川的东南方,北靠陆川月垌,东连北流,南与广东化县(今化州市)的梅隆乡衔接,属北流勾漏山脉南麓,中间一条低阳河和甲隆河汇合流向化州,这里山高林密,是打游击的好地方。为纪念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一带开展革命工作的黎济武、黎允武、梁著、王荣、黎英、蔡道章及一大批革命前辈,教育后代而修建。2011年9月,茂名、化州、玉林、陆川的领导王兆林、邓刚、梁著等出席了纪念馆揭幕仪式。

李村革命历史博物馆全貌。(摄影:李迪)

李村革命历史博物馆局部。(摄影:蔡志)

李村革命历史博物馆内景。(摄影:李迪)

李村革命历史博物馆内景。(摄影:李亚光)

爱好者到李村革命历史纪念馆采风。

2.白梅书院。

位于那播书房咀村。书房咀村始建于清代,是由城池、书房、炮楼居室构成的城堡式古村寨,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白梅书院航拍图。(摄影:佚名)

白梅书院气势雄伟,古风犹存。(摄影:佚名)

白梅书院近照。(摄影:蔡志)

摄影:橘州车友会

摄影:橘州车友会

摄影:橘州车友会

3.驷马大屋。

驷马大屋位于新德驷马村,X620县道旁。传为清代富商“火镰公”所建的私家宅院。“火镰公”热心公益,捐助巨资拥军,获清政府颁“乐善好施”牌匾(现仍存于该村,可惜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仅存部分);捐巨资修建雷岭古道,方便村民出行。现雷岭-长坑仍存该古道遗迹。

驷马大屋。门前一湾池塘。(摄影:佚名)

清政府颁“乐善好施”牌匾(现仍存于该村,可惜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仅存部分)。(摄影:蔡志)

驷马大屋现时内景。(摄影:蔡志)

村口的古榕树。(摄影:橘州车友会)

4.那浪古城。位于甲隆那浪村,李村革命历史纪念馆旁。

那浪古城。斑驳的城墙见证了历史变迁,屹立的墙体犹可见当年雄风。(摄影:蔡志)

5.雷岭古道。位于新德长坑与塘表雷岭村之间。古时村民、马车出行唯一出行道路,由驷马大屋屋主“火镰公”出资修建。

雷岭古道上的修建碑记,久经风霜,字迹已依稀难辨。(摄影:董玉龙)

古道,古树……(摄影:董玉龙)

古道遗迹。(摄影:董玉龙)

古道落日。(摄影:董玉龙)

6.镬耳屋,位于文楼村委会镬耳屋村,x660县道旁。是清朝乾隆年间监生董杰参,别名"翻须公"所建的私家宅院。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共产党地下党组织曾在镬耳屋内搞秘密活动而受到日本鬼子的严重破坏。

镬耳屋全景。(摄影:董万林)

镬耳屋局部。(摄影:董万林)

镬耳屋大门。(摄影:董万林)

7.新村榄塘大屋。位于新村榄塘村,为该村谢氏祖屋。墩厚的石墙,占地庞大的围墙,犹可想当年主人的富庶。

堂屋的“忠孝廉节”牌坊可见古时谢氏的儒教家风思想。(摄影:蔡志)

墙砖斑驳。(摄影:蔡志)

古城落日。(摄影:蔡志)

新榕。(摄影:李亚光)

8.文楼拦河坝。位于化州罗江的源头――文楼白石村,化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属防洪、农业灌溉大型水利工程,人工开挖的运槽途经文楼、平定、合江、林尘镇,惠及化北数十万人的农业生产。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部分运槽成了“遗迹”,但文楼拦河坝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摄影:董万林)

9.文楼康源生态葡萄园。该园位于文楼岭咀村,始建于2014年。图为2016年6月,葡萄成熟时的景象。

图为2016年6月,葡萄成熟时的景象。

图为2015年6月,葡萄成熟时的景象。

图为2015年6月,葡萄成熟时的景象。

朝阳喷薄而出。古城文楼,古风犹在,朝气东来。文楼,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您的光临。

来源:龙眼直播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