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公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 个税改革应跳出起征点之争看问题

补养老金缺口别总盯着百姓的腰包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基本养老金收支相抵为负的319亿元。中国社科院某课题组报告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退休年龄和提高领取居民基础养老金年龄,可以起到很强的作用,能够大幅降低养老金缺口。(1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将养老金缺口展示一番之后,专家很快就话锋一转,建议提升缴费率。每每此类建议出来之后,总会“赢得”翻浪滚滚的“网砖”。这不难理解,中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 个国家中排名首位,是东亚邻国的4.6倍,而养老金替代率则越来越低,甚至已经跌破国际警戒线。这无需什么高深的理论推导,也不必用数字合计对比,公众对此的感受是明显而直接的。那就是每月要缴的社保费,占去收入的比例明显偏高。这也是一些地方,频频传出大量务工人员不愿续保的根由。

    而今财政部一锤定音,用319亿元来量化了这个“缺口”的大小,看来真实情况并非一些专家所称的那般糟糕。其实,养老金存在缺口,并非一个奇怪的命题。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今人为老人买账是主因。之前退休的企业职工以前并未自缴社保金,加之机关事业单位的广大退休人员“不自缴、却多领”,亦即网友所称的“老人中人吃新人”。“吃债”一年年累计,形成了近3万亿元的空账。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如果绕开这个历史原因,每次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个人缴费低,想到由职工个人来还这笔历史欠账,不仅于理不通,而且是公开脱责。

    面对这个有些棘手但又必须求解的民生课题,解决的路径不外乎还得靠公共财政的补贴。事实上,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制度形成的欠账,得主要由制定制度的公共机构来偿还,这是一种行政论理,更是一种行政常识。如果将这样的责任转移给个人来承担,有违行政文明的构建理念。作为政府智囊的一些研究机构,更应本着对国家、社会、个人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正确认识这个“缺口”,诸如什么“政府补贴压力连年加大”,什么“延长职工领取退休金”等说法,还是少说甚至不说为好。要知道,如此公开为公共管理机构背书,民心所失带来的损害几乎是不可追逆的。

    众所周知,养老属于基本公共福利,其自身状况量化着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体现着政府的公共责任担当层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虽不算高福利国家,但养老金账户构成中六成来源于公共财政。一些中等收入国家,财政补贴也在20%左右,而我国的财政补贴只占12%。事实上,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 年不足2万亿,到去年超过14 万亿元,我们具有补缺的能力。有些事儿,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尽快为之,只需意识归位。一言以蔽之,实现养老金收支平衡,首先想到的是打开政府钱柜,而非盯着百姓在物价连续上涨下日渐干瘪的腰包。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