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号贩子伤了患者的心
新华社贵阳1月27日新媒体专电(尹莎莎)近日,“一女孩在北京某医院站了一两天没挂上号,怒斥票贩子和保安里应外合”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里女孩称号贩子“把300块钱的号炒到4500块钱”。
医院挂号票贩子猖獗,已不是一日两日。有网友指出,长期以来,挂号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看病像打仗,挂号像春运”,而号贩子的猖獗更是让看病难问题雪上加霜。
日前,有媒体暗访报道,近些年来,医院的号贩子渐渐由“散兵作战”向团伙化发展,从网上挂号、出号、排号到卖号都有专人负责。从坐地起价到暴力威胁,从强行插队到设置路障,号贩子的行为让广大患者不堪其扰。
据了解,有些医院也有采取措施防范号贩子,但收效甚微。比如,有不少医院推出手机挂号软件,不曾想这些创新却被一些号贩子钻了空子,变为其新的谋财利器。有些医院采取行动打击号贩子,但对抓获的号贩子却只能进行批评教育或轻微惩罚。不能有效处置、有力打击号贩子,令医院对号贩子的治理,尴尬凸显。
如何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应该从群众最关注的方面着手。号贩子的问题,不正是说了这么多年的看病难问题中的重点吗?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是“号贩子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医疗改革正着力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行分层诊疗制度,力争做到“小病小医、大病大医”,真正把专家留给疑难病患者,缓解专家号拥堵问题。
同时,有专家表示,打击号贩子不能仅靠医院治理和治安管理处罚,《刑法》等法规应该对垄断式倒卖医疗号源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增大号贩子行为法律风险。此外,患者要坚持走合法途径,逐渐切断号贩子的市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