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高州市 > 长坡 > 正文

百越古郡,文化长坡 美丽的长坡三驳石水库

长坡镇古树名木谱

长坡雷垌姑太榕
    生长于长坡镇雷垌村委会良艺村良艺冼公祠旁村道边的一棵有着一千多年的大叶榕,当地人将她称做‘姑太榕’。
    该古榕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朴古韵,高大壮观。该树分为三大树干。主干立于村道和河流之间;一支干跨过公路,与主干相连,形成一座天然的大拱门;另一支干跨过河流,在河岸上深深扎根(该支干于人民公社年代因兴修水利而被砍伐)。而今,主干与支干守护相连,开枝散叶,形成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美自然景观。主干约六七人环抱大,古榕参天,覆盖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每年大地回春,这里都是鸟儿的栖息地,秋冬时节,这里果实累累,绿里带金,给人一种秋收的感觉,真妙。
    关于这课千年古榕的由来和何以称谓‘姑太榕’呢,当地人给出了这样的解析。
    长坡雷垌,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出生地,雷垌村委会姓冼的人占了这个管区的百分之九十多,这些冼姓经过考究都是当年冼夫人的娘家后裔,当地人故而将冼夫人称为‘姑太’,千百年经今如此。相传一千四百多年前,冼英与冯宝结婚后,入住良德;有一年的盛夏,冼夫人良德回雷垌娘家探亲,当时天气皓热难挡,冼夫人看到地里劳作的乡亲及过往的路人,个个都汗流浃背,但却无处遮阴,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了。
    回到良德太守府后,冼夫人当即吩咐随从,到外地寻购四季常青的树苗,几天后,冼夫人亲自带着三棵树苗回到娘家,分别种在三处村道旁。因岁月变迁,风雨摧残,当年的三棵榕树而今只剩下一棵,其他两棵也无从考究。如今这课古榕,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为当地人遮阴挡雨,岁月的流逝,古榕的内部也曾经枯萎的一部分,但很快又长出了新干给予保护;现在,古榕主干内部还有一个约两三平方大的树洞,人们可以随意穿过。但就是古榕受过岁月的多次侵害,现在仍然耸立在那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冼夫人当年的恩德,后裔更为铭记;故而,代代相传,这棵系着大家寄予深厚情结的‘姑太榕’。

韭菜樃圣母松
    在长坡镇中和村委会韭菜樃山上有一棵三人合抱大,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当地人称为‘圣母松’。
    相传当年冼夫人督修旺沙经韭菜樃、黄羌坡、平云山至阳春路段的军事设施(即现在称之为南国长城的冼夫人军事遗址),途经该处,发现此地虽海拔一千多米,却有七大平台,气候清凉,四季如春,既可驻军又可生产。便决定在这里开辟一个军用生产基地,专门种植一种可菜用又可药用的大韭菜(即现在仍然存种的旺沙特产‘大块菜’)。因而得名‘韭菜樃’。
    后人为纪念冼夫人的功德,在此种上了一棵松树,称之为圣母松。说来也奇怪,韭菜樃方圆数千亩就此一棵参天古松,该松若亡,必有一棵承继,永无断绝,却又永无第二棵。

玉蕴田风水木
    在长坡镇黄羌坡村委会玉蕴田村边,五谷庙背后的有一棵四季常青,苍翠挺拔的古香樟树,古树约有三个人环抱大;当地人称之为‘风水木’或者‘平安树’。
    传说当年冼太夫人率大军挺近平云山,途径于蕴田,因此地山高林密,瘴气弥漫,虫蛇出没,伤及人畜。冼夫人见到如此境况,伤感心头,第二天便派随从送来一棵香樟树苗,种在村边。说来也奇怪,自从种上香樟树以后,瘴气消失,虫蛇隐没,人畜兴旺。
    后人便在此树前立庙祭祀,延习至今。此树便被当地人称之为‘风水木’或者‘平安树’。当地人把树严加保护,永不砍伐。

平斗‘进奉荔园’
    古荔园位于长坡镇平斗村委会办公楼对面200米处的船岭上,当地人称为‘进奉荔园’;该园有古荔枝树21棵,棵棵都约有3人环抱大,苍老古朴。据考证,种植的年代与根子贡园相近。
    相传以前平斗村庄经常会受到山洪冲袭,不少人也因此流离失所;某年冼夫人巡察民间途径此地,当听到村民的哭诉后,到村庄内了解详细的地理情况,当即调拨三军,三天内便在平斗村前修筑起了一个长形的大坝,因形似船状,得名船岭。(也有传说船岭为冼夫人的墓地,但未曾考究)
    自大坝修筑好后,河流改道,山洪也难进村庄;村民也从此安居乐业,过上了稳定美满的生活。人们为了报答冼夫人的恩德,便在船岭上种上了一园荔枝,每到夏天荔枝收获季节,村民颗粒不食,全部进奉给冼夫人以犒赏三军。因而得名‘进奉荔园’;纵然古荔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依然挺拔地生长着。

白监古榕
    在长坡镇长坡村委会白监村中的土地庙前,有一棵树干粗壮,约有二三人环抱大的古榕树,这棵树枝繁叶茂,四季长青的古榕,名叫‘监爷树’。
    相传两百多年前,当时朝廷派遣一位姓白的太监到该村督办开设银矿(即系人民公社年代开采的铅锌矿,遗址至今仍在)。由于开矿需要众多工匠,而本地的人口所提供的壮丁远远不够,便从外地招募了很多矿工来开展工作。几十年后,姓白的太监病故,该矿也因此停办,而从外地找来的矿工,大部分都在该村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因此该村的姓氏也特别多。
    后人为纪念这位姓白的太监,便把该村改为‘白监’村。并在村中种上一棵四季常青的榕树,让当地人有所寄托,当地人也把古人称之为‘监爷树’。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