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高州市 > 长坡 > 正文

高州(长坡)人生礼俗 百越古郡,文化长坡

长坡清末书法朝元周朝勋

说起曾祖父,周泽明滔滔不绝

周朝勋正楷书法字帖

周朝勋的行书作品

    周 朝 勋(1837-1901年),字元馨,号宇荣,高州市黄塘大科垌村(现属高州长坡镇)人。出身书香世家,以勤习王羲之书法为本,颜、柳、欧、苏字帖兼摹。十岁写出一手好字。同治四年上京应殿试,书法第一,钦定为“朝元”,官拜四品衔内阁中书。光绪二年被诰封三品衔兼奉直大夫。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周朝勋在家乡病逝,终年64岁。

    在清朝的科举殿试中,文章全国夺魁者称为状元,书法考取全国第一名的称为朝元,两者皆同一榜录取。广东曾出了一个全国有名的朝元,他就是周朝勋,其书法作品现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为了解周朝勋的事迹,记者近日前往高州市,采访了周朝勋的后人周泽明。
    书香门第熏陶后人
    在高州市文化馆,记者见到了写得一手好书法的周泽明。周泽明是高州文化馆的副馆长,是周朝勋的曾孙。据周泽明说,他家的祖屋所在地已建水库(高州长坡水库),所以祖屋早已不存在。周泽明自小就听父亲讲过不少曾祖父的事迹,在儿孙们的印象中,周朝勋性格和蔼,极少生气,即使儿孙们有过错,他也是平心静气地教导和开启。周朝勋有两位夫人,共有九个儿女,儿子们在父亲的熏陶下,个个都喜习书法,不但写得一手好字,且学业有成,均出外为官。其中大儿子周坤系当时直隶州州判(明、清的地方政权,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与府平级),为当朝四品官;九儿子周垓(周泽明的祖父)为当时茂名县(现在高州市)书记,曾主编过《民国日报》、《广州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陈沛将军的上校级秘书。
    周泽明说,他的父亲和叔伯们也是有学问的人,均毕业于中山大学。受先辈们的影响,周泽明和弟弟们自幼熟读诗词歌赋,练习书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周泽明三兄弟同时考上大学。现在,周泽明和小弟都成了单位的骨干。周泽明说,他最引以为荣的就是继承了曾祖父喜爱书法的传统,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还被山东孔庙收藏。
    朝考书法镇压全场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周朝勋出生于当时的茂名县黄塘大科垌村(高州长坡镇)。周家是书香门第,周朝勋自幼丧父,随母教养,母亲梁氏对他管教很严。梁氏是一位知书识礼的女性,她持家有方,对儿子从不迁就姑息,诗书礼易,言传身教,人称有“孟母”之风,在乡里传为佳话。
    在母亲的启蒙下,周朝勋聪敏好学,五岁时,古文、诗词歌赋,闻过能诵。并以勤习王羲之书法为本,颜、柳、欧、苏各种字帖兼摹。他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字,运笔流畅,潇洒大方,见者皆啧啧称赞。周朝勋不但书法出色,文章也出类拔萃,很受老师器重。
    周朝勋十三岁(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参加府试,一举考取了廪生。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参加省试,考选为优贡。翌年,他上京应殿试,果然高中,钦定为“朝元”(书法状元的特设称号),当即官拜四品衔内阁中书,这时他才二十八岁。周朝勋高中朝元时,皇帝赐他一樽金花瓶,并在家乡建“朝元第”、立功名石硖桅杆。光绪二年间(公元1876年),周朝勋因主政有功,被诰封三品衔,同时兼任奉直大夫,其妻也同时被封为恭人。
    皇帝赞书法“无半点败笔”
    周朝勋的书法艺术修养和造诣很深,尤其正楷与行书,更显得生动、流畅,字形饱满充实,富有意态;笔划转折弯曲干净利落,字形清秀而有劲力,结构严谨,章法甚工。据说当时朝考试卷是一张没有行、格的白纸,除文章过关外,还有书法关。周朝勋之书法镇压全场百卷。考官用粉绳在其卷中的字上,细心量度,字行、字形没有丝毫歪斜之处,找不出半点败笔,致使众评卷老师大为震惊,争相传阅,不肯释手。后来此试卷传阅至皇帝手中,皇帝大悦,对左右大臣感慨说:“吾国书法之佳者甚众,但总难免有败笔,而周朝勋之书法很难找到半点败笔来。”
    周朝勋中朝元后,公侯将相都争着请他作诗题字。除书法外,周朝勋的工笔国画艺术水平也很高,朝中上下也争着请他作画。据周泽明说,他的曾祖父为官时,每到一处均作画,把当地的风景画于纸上。当朝兵工两部侍郎杨颐曾说:“若得朝元片纸只字,便作家珍。”因而,当时全国出版的字帖有很多都是朝元周朝勋亲笔书写的,例如《唐诗》、《宋词》、《千字文》等字帖,现在北京故宫和高州博物馆还珍藏着他的这些真迹,他的书法作品已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禀性高洁为官清廉
    周朝勋平生禀性高洁,他虽然有很高的功名,且在内阁有很高的实权,但从不沽名钓誉,而是严于律己。当时有很多求升官的人贿赂他,他即斥责之拒不相见,而自己也从不贿赂他人,淡漠高官厚禄。为打击贪污腐化的官场风气,当时的兵工两部侍郎杨颐与周朝勋商议,决定对曾国荃、李鸿章、刘坤一(两广总督)等官吏的不法行为,向朝廷参奏。周朝勋目睹官场的黑暗,早已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于是他与杨颐一道,与朝廷那些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奸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斗争,给予曾国荃这些封疆大吏的倒行逆施以一定的打击。
    周朝勋后期被钦派到江苏新安、河南镇平等地任训导和主考,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周朝勋因厌恶官场的黑暗腐败,也因老母体弱多病,毅然辞官归里,事母尽孝,隐居田园,从此不再出仕。
    归隐田园热心公益
    周朝勋辞官回乡后,组织诗社,与朋友们吟诗作对,并为高州许多名胜古迹题诗作字。高州观山寺以前有一副长达十八字的楹联:“观山寺驻观山寺香月清观山观日引人入胜,鉴水河流鉴水河淡云秀鉴水鉴天促我超凡”便是他的佳作。还有孔圣殿(今高州市委办公楼附近)有间“模范学堂”的门额,写有“高郡学宫”四个斗大的正楷字,也是他的手迹。
    周朝勋回乡四年,全心全力为乡里修建学堂、祠堂,当时的济美小学(现在长坡中学旧址)、黄塘小学均系周朝勋损资倡议筹建。周朝勋还亲自参加修订《高州县志》,把自己的积蓄也捐献给乡里办文化公益事业,如他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捐资创建了寨背河义渡,方便群众出行。周朝勋因德高望重,很受人们的尊重,高州当地群众赠给他一块“永锡尔类”(意为上天会恩赐福祉给孝顺有德行的人)的匾额,表示对他的敬意。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周朝勋在家乡病逝,终年64岁。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