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第二部,将毁了大部分人的童年
《哈利波特》系列在2011年播出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后。
魔法世界就此沉寂。
直到今年,魔法世界又向麻瓜们打开了大门——
神奇动物在哪里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对于铁杆哈迷,这部电影自然是福音。
对于路人,它也很友好。
因为他与《哈利波特》系列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
在大陆上映一个周末过后,豆瓣评分8.2。
IMDb7.9。
本片导演,大卫·叶茨。
《哈利波特》系列从凤凰社开始,之后的几部都是由他拍摄。
《神奇动物在哪里》是一本书,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
这本书在现实世界中也出版过。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电影的主人公——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
他的扮演者是“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
小雀斑的好演技是得到公认的。
2015年,因为《万物理论》中扮演霍金,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2016年,在《丹麦女孩》中,他扮演了历史上第一位变性人,
为大家展示了她感人的一生。
小雀斑在剧中的女装扮相,十分惊艳。
可是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他的表演并不如上述两部出彩。
鱼叔还是在纽特这个人物身上,看出了霍金的影子。
言归正传。
纽特·斯卡曼德,曾经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赫奇帕奇学院的学生。
邓布利多还教过他。
现在,他致力于神奇动物的科普和保护。
他带着一箱子神奇动物,踏上了美国纽约。
美国的魔法世界与英国有所不同。
类似于英国的魔法部,美国成立了美国魔法国会。
在这里,有更为严苛古板的规则。
巫师与「麻瓜」(不相信有魔法的人,美式称呼为麻鸡),禁止有任何接触。
更别提,要在这里饲养野生小怪兽了。
好死不死,纽特这一箱子神奇动物,偏偏溜出去了几只。
说到这个箱子那就厉害了。
箱子里面具有无限大的空间,感觉能装下全世界。
纽特把各类神奇动物都保护在这里。
自己还时不时地跳进箱子里,去照顾他们。
当他给小动物们喂食的时候,嘴里说着“妈妈来了”,也真是雌雄同体没毛病。
这些小怪兽在麻瓜世界中,不光它们自身有危险,也会对麻瓜造成危险。
因此,纽特必须把溜出去的都找回来。
而另一方面。
黑巫师格林德沃,假扮成傲罗部长,私下里一直在寻找「默默然」。
默默然,是年轻的巫师因为压抑自己的魔法能力而产生的巨大能量。
有时候,这种力量连宿主自己,都无法抑制。
而最后,在纽特的帮助下,识破了黑巫师的诡计,解除了危机。
影片故事发生在1926年的美国,当时在美国活跃着一个叫做“第二塞勒姆”的反巫师组织。
领导人每天在街道上发传单、演讲,呼吁所有人讨伐巫师。
这个组织来源于在1692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巫师审判案。
案件发生在塞勒姆。
因此反巫师组织沿用这个名字。
很多人说,这部影片前面铺梗铺太长,实在很平,有点索然无味。
但是,熟悉罗琳阿姨的人都知道,她一向擅长放长线钓大鱼。
不然怎么构造出一个庞大的魔法世界呢。
而且各种细节从来都不会穿帮。
因此,这一部,只是五部系列的一个开始。
相信之后会有更大的精彩等着大家。
这也是继《哈利波特》之外,对魔法世界的一大补充。
讲真。
电影中的“神奇动物”真是又萌又有用。
鱼叔最爱的,就是这只「嗅嗅」。
对一切blingbling闪闪发光的东西都欲罢不能,疯狂吸金。
恨不得把所有金银财宝都装进肚子里。没人看着他就能上天!
还有「护树罗锅」
外表像小树枝,十分害羞。
片中有一只护树罗锅一直缠着纽特,纽特也特别宠它甚至随身携带。
「隐形兽」
说实话,第一眼让鱼叔想起了《琅琊榜》里的聂锋。
隐形兽身上的毛发可以用来制作隐形衣,它还能预测未来将发生的事情。
「鸟蛇」
它可以根据空间大小而改变自己的大小,大到撑满一个房间,小到缩进一个茶壶。
虽说像蛇一样,可是还长着翅膀。
「蜷翼魔」
它的毒液可以消除人的记忆。
「雷鸟」
具备招风唤雨的功能,三对翅膀,体型巨大。
在第二部中,还会遇见其他神兽,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神兽。
除了纽特和这一箱子神奇生物,片中还有其他人物不容忽视。
爱管闲事责任爆棚的前任傲罗蒂娜,还有她的甜心妹妹。
另外,还有一个麻瓜误打误撞地进入到魔法世界。
作为男二女二,甜心妹妹+呆萌麻瓜的组合,实在是很暖心。
而男主和女主最后的未了情缘,也为之后的几部影片做了铺垫。
大反派格林德沃,则是在伏地魔之前,最爱搞事情的黑巫师。
更意外的是,他还是邓布利多年少时候的爱人。
没想到吧。
邓布利多是!弯!的!
虽然这有点毁童年。
但是。
很好,这很腐国。
整个五部,时间跨度是19年。
观众终于可以看到“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故事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约翰尼·德普将出演格林德沃。
而邓布利多的扮演者尚未确定。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第二部将在2018年11月上映。
被魔法世界遗忘多年,鱼叔一定要好好努力,持续关注魔法界动态,争取早日被发现。
最后,能不能给鱼叔来一打疯狂吸金的嗅嗅!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