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一个通宵刷完这部剧,真TM过瘾 (www..com)
上个周末最大的新闻,就是《黑镜》出第三季了。
就是那个让观众全程喊WTF,恨不得分分钟跪下来,对着编剧唱征服的神剧。
《黑镜》
《黑镜》最初是英国电视4台(Channel 4)出品的一档迷你电视剧,2011年12月开播时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第一季第一集,讲英国公主被绑架,绑匪放人的要求,是让首相在当天下午四点直播和一头猪做爱。
面对舆论的压力,首相选择了就范。
讽刺的是,在三点半的时候,公主就已经被释放;
而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围观首相出丑的笑话,早就忘了人质的存在。
从头至尾,这不过是一场人民欲望的狂欢。
要知道,Channel 4是一个公共广播频道。
在如此公开的平台上,讨论这么大尺度的一个话题,要是放在%^&^&**那可真的是够呛。
而之后的几集,也都保持了这种暗黑尿性。
毫不吃惊地,《黑镜》成功跻身「有生之年必看英剧系列」。
前两季在烂番茄上保持了100%的新鲜度。
IMDb上目前均分8.8
豆瓣上,两季加圣诞特别篇的评分,都在9分以上。
十足的怪物型选手。
而这次的第三季,由Netflix接盘Channel 4,英剧变美剧。
更重要的是,财大气粗的Netflix一次性预定了12集的容量。
就在上周五(10月21日),前六集在Netflix上线。
放在英剧迷眼里,那可相当于是一口气放出两季!
一下子,国内外的美剧圈都炸了,各大字幕组都在紧赶慢赶,等不及的直接生肉开啃。
《黑镜》第三季的上线,伴随着的是无数人的不眠夜。
鱼叔就是其中一个。
在神剧面前,谁还睡得着觉呢?
虽然出品方跟了美国继父,但《黑镜》的核心主创依然是纯正的英国血统。
最重要的就是编剧查理·布鲁克,这个对现代科技抱以怀疑态度的愤青。
而导演方面也是精英荟萃。
如负责第一集《Nosedive》(《急转直下》),就是《赎罪》、《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琳娜》的英国导演乔·怀特。
《黑镜》第三季未上线之前放出的第一张预告剧照,就是在这一集里。
故事发生在不久的未来,在科技成熟的条件下,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成为了实体性操作。
哪怕是路上随意遇到的一个陌生人,你都可以给他评分。
而且这种评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分数的高低,关乎到你买房、买机票、租车、可出入场所。
要是低于一定分数,连公司的大门都不让进。
甚至,这些数字成为了评判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4.5分以上的,是上流人士,所到之处都能享有VIP贵宾服务;
而低于2分的,那可以直接被判为社会的渣滓、社交的残疾。
人人避而远之,深怕沾上了一点关系,而把自己的评分拉低了。
而获得高分的机制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就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
晒美食、晒购物、晒自拍、晒合照……总之就是要告诉全世界的人:
「你看我活得多精彩呀,请给我五星好评哦~」
这就跟前几天鱼叔介绍的,最新的《世界奇妙物语2016秋季特别篇》里的故事一样。
当你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你也就忘了自己到底该怎么活了。
虚假的笑容、谄媚的问候。
哪怕气得想骂娘,还得继续保持微笑。
你说我要保持微笑?我操你大爷的!
「黑镜」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低头看看你的手机屏幕就知道了。
《黑镜》一直以来探讨的,就是人类与未来科技之间的关系。
到底是人在使用科技,还是科技在控制人?
对于未来世界的悲观想象,我们甚至不需要去担忧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占领世界。
因为在那之前,手机和网络就已经让人类心甘情愿地臣服。
《黑镜》的精彩,就在于它虽然描绘的是未来世界的模样,但种种迹象都可以在现在的社会里找到蛛丝马迹。
第一集是「点赞」「刷分」现象的极致化。
第二集《Playtest》(《终极玩家》)把现在大热的VR虚拟现实,黑了一把。
第三集《Shut Up and Dance》(《黑函之舞》)讲的是黑客通过网络掌握了用户的私密信息,并以此做为要挟,要求对方完成一系列指示。
其实这一集看得鱼叔还是有点后怕的,因为以前似乎听到过类似的黑客技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或许也会不知道该怎么办。
到底是听从对方的要求,陷入被动的境地?还是放任私密信息公之于众而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确实是个问题。
其实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行得正做得直。
还是那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四集《San Junipero》(《圣朱尼佩洛》)
在虚拟的世界里,人际的交往、情感的发生变得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
当意识变成永恒,你甚至可以回到过去,和曾经错过的人重新开始。
第五集《Men Against Fire》(《战火英雄》),有点像第一季的第三集。
一个可以控制人的记忆和感官的系统,将人变成了冷血的武器。
人类的一大弱点就是同情心,一旦对这一点加以控制,战争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但是这是不是也就丧失了人性?
这一集里当炮灰的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手动微笑)
好吧其实是《前目的地》、《裁缝》里的莎拉·斯努克啦。
第六集,是目前IMDb上这一季中评分最高的单集。
也是鱼叔看得最爽的一集。
探讨的是「网络暴力」的事情。
随着网络的盛行,人们变得越来越容易愤怒。
因为一篇评论,一则新闻,一句不恰当的话,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都可能引发「众怒」的导火线。
尤其是公众人物,一个小错误就会被无限放大,成为众矢之的。
就像这集的题目:
Hated in the Nation
全网公敌
「网络暴力」最可怕的地方,是能够超越不间断连续性大面积地对「目标人物」造成伤害。
而这些出离愤怒的人,在这种不需要承担后果的「无限制泄愤」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而这一集的牛逼之处,就是把这种网络上的攻击演变成实际性的伤害。
你们只要加上#去死吧XXX #的标签,我就真的让这个人死掉。
以此传达信息给那些躲在网络背后的「键盘侠」们:
你们应当对你们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
然而「无辜」的群众只会说,我只是随便说说的呀,又不是真的要他死咯呵呵呵。
(那你说个鸡巴说!——对不起某文明鱼没有忍住爆了粗口)
据说,《黑镜》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就收到了大量的投诉信。
大家可以试着猜想上面写的都是什么。
或许是觉得节目抹黑了网民们的道德和三观?觉得对科技报以太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
鱼叔觉得并不。
《黑镜》并没有抹黑,因为现实远比剧本更加黑暗。
我不是针对谁,只是想说各位「网络暴民」你们真的都是辣鸡。
因为他们总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
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掀起他们最强烈的愤懑之情,自发性地对个别群体,甚至个人别投以最难听最恶毒的辱骂和诋毁。
他们不在意真相到底是什么,只是求得一时的口舌之快。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让自己占领道德的制高点,通过诋毁别人抬高自己,以填补在现实中少得可怜的存在感和虚荣心。
对未来世界科技和人性的悲观之情?
悲观倒算不上,但不安和质疑是肯定有的。
当绝大多数人对一样事物予以肯定时,你就应该警惕了。网络就是这个需要被重点标红的对象。
因为我们不知道,当这种狂欢持续进行下去,到底会引向哪种地步。
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怀疑,远比盲目自信来得好。
保持警惕,清楚认识到科技和网络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走到那一步之前做出调整。
拍《黑镜》的故事,恰恰是希望《黑镜》不要成真。
ps:b站有资源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