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常态,所以陪伴才显得珍贵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这种感受:
城市越拥挤,人却越孤独。
在人满为患的公交和地铁上,挤满了所有人的孤独。
最可怕的不是表面上的空虚,而是精神上的荒芜。
鱼叔今天要推荐的这部新片,正是诠释了这一份孤独。
自去年摘得有着「日本奥斯卡」之名的《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之首后,鱼叔就一直在等它的资源,终于如愿。
《恋人们》
它不仅击败了热门影片《海街日记》、《岸边之旅》;
还包揽了《电影旬报》导演奖、编剧奖、电影大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是去年日本电影的最大赢家。
导演桥口亮辅已年过50,从影20多年,却只拍了5部电影。
极为低产。
最富盛名的作品《周围的事》,包揽了2008年日本各大电影奖项。
阔别七年之后,他以《恋人们》再次征服观众。
电影聚焦了三个把爱情视为命运的人。
一个建筑工人。
失败,消极,穷到连医保都交不起,永远都是一副萎靡的样子。
一个家庭主妇。
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家。做饭,打扫,生活乏味可陈。
一个是同性恋律师。
看上去西装革履,一表人才,但一直都没混出个名堂。
片名《恋人们》,听上去像是纯情的爱情故事。
其实不然。
电影里三位主角孤独的来源,正是由于他们的另一半。
建筑工人的妻子,几年前被人杀害了。
没有过结,没有原因,只是单纯地被杀了。
亡妻的死,一直是他抹不去的阴影。
为了惩治凶手,他倾尽家财,聘请律师。
可都没用,凶手最终还是以精神病作为辩护理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他因此而自责,日渐颓废。
独自一人,在城市的一角苟延残喘。
家庭主妇的丈夫,粗鲁而不解温柔。
只是把妻子当成女佣。
连夫妻间的性生活,也要让妻子夜里跑出去买避孕套,自己动。
妻子在饭桌上开心地说着见闻,换来的只是丈夫的一个巴掌。
她的婆婆,也没好到哪里去。
不仅没有阻止,还冷嘲热讽:
“如果你的公公没有去世,那就不止一个巴掌那么简单了。”
同性恋律师的好友,已婚且有孩子。
接受了他的出柜,却处处提防着他。
甚至怀疑他猥亵了自己的儿子。
这种被疏远的孤独,只有当事人心中最清楚。
无论是未婚人,还是已婚人,甚至是出柜的人,在这部电影中都不幸福。
桥口亮辅同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一样,擅于用不经意的日常细节,挖掘人物的内心。
像是夫妻之间求爱的信号,是拍拍肩膀,都不愿意多说一句情话。
而整个性爱的过程,不超过半分钟。
脱裤子,戴套,不可描述。
机械的动作和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股压抑的氛围。
在这三段故事中,鱼叔最喜欢的还是家庭主妇这段。
她身材臃肿,笑容憨厚,丈夫和婆婆都把他当佣人看待。
令人想不到的是,她也有一颗少女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是反复的看些少女花痴的视频。
一边抽烟,一边幻想。
私底下,还会画漫画,写言情小说。
当这些少女心思被陌生男人撞见的时候,萦绕她长期的精神孤独,一下子得以释放。
她从家庭主妇变成了情窦初开的少女。
开始打扮自己,期待每一次约会。
她把这段婚外情,看作人生的一次豪赌。
结果,她输了。
当她痛下决心,离开丈夫和男人私奔的时候,撞见了这个男人在吸毒。
原来,不过是一场骗局。
这个男人想让她投资养鸡场,其实就想骗她的钱。
人生最绝望的,莫过于当你终于感觉到一丝曙光,才发现那不过是零零碎碎的星火。
也许你会说,既然生活这么苦,不如一死了之。
就像片中的建筑工人。
他充满戾气,抱怨生活的不公。
花光所有积蓄,却没有律师愿意帮他惩治凶手。
最终沦落为一个酗酒的穷光蛋。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自杀。
买来的毒品,是假货。
拿着刀,颤抖的对着自己的手腕,最终也没勇气下手。
他在妻子的骨灰前,失声痛哭。
每一天都在抱怨,每一天都会失望。
改变不了现在的生活,却也没有勇气自杀。
总嚷着生活没有意思,但一天天的也就这么过来了。
或许。
能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荣幸了吧。
《恋人们》里的这些人,爱情既是他们生活的信仰,也是将他们打入谷底的危险品。
与桥口亮辅以往的作品相比,人们要变得幸福好像更难了。
其实,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陪伴才显得珍贵。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