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电影注定没有票房,但不该被埋没
有些电影,注定没有票房。
《路边野餐》知道不受市场待见,故而打出「只上映10天」的旗帜,结果上映一周后在电影院基本就看不到排片了;
《百鸟朝凤》要是没有方励的一跪,也不可能起死回生;
《冬》尽管入围了国内外多个电影节,但最终22万的票房成绩,真叫一个惨烈。
不过。
票房低,并不意味着就该埋没。
正如鱼叔今天介绍的这部国产电影——
《内心引力》
这是一部无明星、无宣传、无名导的三无纪录片。
也难怪导演自嘲「注定影院一日游」。
鱼叔特别喜欢这个片名:内心引力。
跟随内心的牵引,追逐自己的梦想。
乔布斯曾在2005斯坦福毕业演讲中,有段关于follow your heart(追随内心)的话:
人生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部纪录片围绕的是「永不违背内心」的主题。
耗费2年时间,辗转6个国家,16座城市;
累积拍摄80,000G素材。
记录了10个国内创业者的故事。
最终因为篇幅原因,3个人物的故事全部拿掉,留下了7位创业者的故事。
这其中,2个书店老板,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钱小华的碧山书局,就座落在安徽黟县碧山村,隐匿在徽州祠堂里。
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
平日,村里的老人会来这里看书;孩子们则喜欢在这里蹭网。
而年轻人则出去打工了。
这样的话,钱小华把书卖给谁呢?
其实,大家都有感受,实体书店已经走入没落。
就算把书店开在最繁华的城市,也未必有人进去买书。
所以,钱小华弱化了书的本体概念。
将书香和当地人文融为一体。
黟县周边甚至黄山市的年轻人,把碧山书局当成了一个周末的去处。
将书店打造成旅游景点,反向营销。
毛继鸿的方所,则恰恰相反。
他把第一家书店,开在当时广州最高端的购物中心太古汇。
他意识到,当城市里的人们走出公寓、写字楼的时候,需要一个公共的文化空间,让他们可以真实地进行交流、邂逅。
因此,方所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里有丰富的港版和台版书籍,以及最新的外文杂志。
同时集合了集合了咖啡、展览空间、美学生活等功能,联合拉升人气,将它打造成一个市民文化广场。
钱小华的碧山书局和毛继鸿的方所,理念截然不同;
但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他们让已经没落的实体书店,焕然一新。
钱小华曾说,他热爱书店,书店是他的理想和生命所在,是他的一切。
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书店还会是门好生意。
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创造力,不仅让书店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更美。
《内心引力》有一个主人公,叫把文翰,是一个淘宝店主。
店不大,只有8种食材。
为了找到让人吃得放心的食材,他要经常开着MINI翻山越岭,去到食材原产地,亲自找到并品尝。
甚至每一种食材背后的故事,他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
这让鱼叔想起了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淘宝店主。
他比我年长十多岁,但我们丝毫没有年龄上的隔阂。
他从淘宝诞生之初,就放弃在台企的稳定工作,义无反顾地开始在网上开店卖服装。
从面料、加工、设计、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亲历亲为。
淘宝创业泛滥,三年前,他又看到了外卖行业的先机。
当大多数人跟当年不屑淘宝开店一样,瞧不起网络外卖的时候,他开始做起了外卖。
而他卖的食物,是街边随处可见的凉皮。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简单拌一拌的陕西小吃,他用了10个月时间,从凉皮1.0,一直研制到凉皮5.0,才最终开始销售。
他对凉皮在包装上的改进,不亚于方便面的创新;
他调制的佐料,让我这个从不吃凉皮的南方人都爱不释手。
创业者让我由衷敬佩的地方,就是他们出于内心的炙热,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
《内心引力》中七个创业者的路,都不尽相同;
或经历成功的喜悦,或遭遇挫败的痛苦;
即使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机会,也要继续战斗。
跟随内心,在追逐乌托邦的道路上,就算不能走到终点,但可以让你走得更远。
正如乔布斯所说: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在于留存那份「追逐内心」,「跟随直觉」的勇气。
其他皆为次要。
PS:本片会在9月底陆续点映,因为排片量可能不多,想够票的鱼友请关注绝对MINI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