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租房的人看到这部剧,都会感到「超幸福」

在「长城」扫荡下,多少人错过了这部国产好片

截至写这篇推送的这一天,《长城》票房已破4亿。

《血战钢锯岭》累积票房2.26亿。

而同期有一部国产片,没大牌,没排片,没名气。

上映三天后,票房仅仅59万。

但这是鱼叔近期最想挺的国产片。

在影院观影过程中,鱼叔旁边的一个硬汉大叔看得偷偷抹眼泪。

豆瓣评分8.5,高于同期院线的很多大片。

这样的电影不应该被埋没——

生门

去年有一句鸡汤很流行:

你连人都没生过,还谈什么人生。

乍一听,这话很酷很押韵。

但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每个字。

该片将镜头对准了妇产科,各种家庭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纪录片的主角是四个家庭。

他们的故事比电视剧还要惨烈,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真实的生活。

第一个家庭是一对农民夫妇。

妻子有高血压,怀的是是双胞胎,前置胎盘。

每天都有大出血的危险,随时准备手术。

最严峻的问题是,这个家庭很穷。

借钱?周围只有一群穷亲戚。

贷款?信用社说他没有信贷证。

鱼叔看着他们才知道什么叫走投无路。

医生也为他们一家人着急。

但是,也提前跟他们说清楚了,不做手术的话,就得考虑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问题。

做手术至少要用5万块,一大两小三条人命。

男人的哥哥借遍了身边所有人,借了高利贷,甚至借走了朋友十天后给儿子办婚礼的钱。

穷人生孩子,是拿女人的命换的。

第二个孕妇,始终面带笑容。

她是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长在上一次剖腹产手术的切口上,胎盘穿过了子宫基层。

上了手术台,成功取出小家伙之后,母亲开始出现问题。

大出血不止。

她的失血量,相当于全身所有血液换了两遍。

已经有两次,她没有了心跳。

医生拼命抢救,才把她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她的意愿是,保留子宫,她哭着说我才33岁。

可是,作为医生,在多次尝试之后,必须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如果不摘除子宫,她就必死。

因为失血过多,凝血功能丧失,创面无法碰触,只能先用纱布填充腹部然后缝合。

为了这个孩子,她死了两次。

第三个家庭。

他们的胎儿发育不完全,若生下来,则有一定先天残疾的可能性。

这个胎儿要,还是不要?

这对于任何一对年轻夫妻都是输不起的决定。

如果做引产,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

如果做剖宫产生下宝宝,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先天残疾,脑部或其他地方发育有问题。

恐怕,这对于任何一对年轻夫妻都是灾难。

用孩子爸的说法,这对于孩子的命运也不公平。

剖宫产之后,早产儿情况十分不好,被送进重症室。

对于新生儿的降临,他们一家丝毫没有喜悦的气息,反而更加沉重。

这个孩子,救还是不救?

救,丈夫担心“人财两空”。

不救,过不了自己良心的这一关。

救或不救,年轻的父亲似乎都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

第四个家庭。

妻子已经生过两胎。

为什么有了两个孩子了,还要继续生?

孕妇自己说,在农村如果没有儿子,别人就会对她指指点点,说话特别难听。

对于她,没有儿子,抬不起头做人。

因此,举全家之力,必须再生个男孩。

妻子在手术的过程中,丈夫留下了着急的泪水,早知道不该再让她生第三个。

她很幸运,手术成功,捡回了一条命。

这一切,只因为重男轻女这样封建的观念。

美剧看多了,你可能就以为生孩子就是,老婆握着老公的手,医生喊着一二三加油;

但其实,生孩子的场景,用这个片名就可以概括。

女人生孩子,就是要跨出一道门,生和死的门。

肚子里的孩子经历了生死,生孩子的妈妈也是走了一趟鬼门关。

可是生孩子要过的关卡,远不止这一道。

对于一些人来说,孩子是男是女,孩子是否健全,是否需要后续费用,这都是一道道坎。

假设这一切都如意,这也才是一个开始。

养孩子的千难万阻还在等着女人们。

这部片子实在裹挟了太多的东西。

首先,看了这片子,但凡是谁,应该都会先感谢自己的母亲。

冒着这样的风险把自己生下来。

每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但是。

冷静地看这部片子,还是会得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结论。

对于一个生命来说,出生只是开始。

缺钱的丈夫,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费用,为什么要生小孩。

临到必须要做手术了,才让哥哥去筹钱。

把一个生命待带人世间,是一种重大的责任。

过了分娩这一关,虚弱的老婆带着两个孩子,以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不敢想。

用他自己模棱两可的话说,孩子总能拉扯大。

把一条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不要贸然而行。

否则,坑的是自己女人和孩子。

还有另一个家庭,如果不是全家人(不分男女)都重男轻女,就不会宁可全家吃苦,就为求一个儿子。

生出来之后呢?两个女儿都还小,又添了一个刚出生的儿子。

他们的教育质量能保障吗?全家人的生活会因为这个儿子变得幸福还是不幸?

这个小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天觉得自己从未出生会更好。

天灾人祸,从来都是祸不单行。

天灾必然伴随着人祸。

如果,不是人自己的私欲,事情也不会到无法转圜之地。

而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人的私欲永远是以女人的苦痛甚至生命为代价;

而苦痛并不是一时的,还可能是一世的。

这部片子,通过生孩子这件事,把中国人几千年延续到现在的封建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鱼叔不想说这是劣根性,但你们可以自己思考)

这部纪录片耗时700多天。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产科,跟踪拍摄了40个家庭。

从中选了这4个故事。

敢拍这样血淋淋的题材,导演自然不弱。

导演陈为军,他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直击艾滋病这个敏感话题。

获得2004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2004年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他的《请为我投票》,讲述了民主问题。

荣获2008年亚什兰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这一部《生门》,毫无疑问也是部优秀的纪录片。

对于这部真实到赤裸的片子能在院线上映,制片人都感到吃惊。

一方面,它是对生命与母爱的礼赞。

但另一方面,也是对生命极为严肃、认真的探讨。

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生育观念的展现。

这不只是一道「生门」,这其中代表了无数道门。

片尾套了母爱的光环,把一切都消解于爱当中,看似皆大欢喜。

但之后的生活呢?

那些为了孩子,经历过生死的女人们,还会经历些什么?

只要没有死,生活就在继续。

跨过了这道门,下一道门,她们还能跨得过去吗?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