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娱乐 > 正文

赵丽颖冯绍峰新剧前两集看的我一愣一愣的... "狗十三":成人的世界很复杂 但我们都要长大

《海王》竟看出了西游记的感觉?文体两开花?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ddd;">

(文/李礼)

公号【】(ID:gaoshibianjibu)出品

这周的电影市场最火的电影当属《海王》。

截止到12月17日0点,《海王》在内地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13亿,IMDB和豆瓣评分8.0。

相较之前不温不火的《超人大战蝙蝠侠》《正义联盟》,DC这次打了一回漂亮的翻身仗。

对DC粉丝来说,终于有一部电影可以并驾甚至超越漫威的水平。

而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下图这位小个子的亚裔、电影《海王》背后的导演——温子仁

只有168cm公分的温子仁其貌不扬,但他的经历却是非比寻常。

1977年2月27日出生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成长于澳大利亚,就读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媒体艺术专业。

在校期间,他结识了好友雷·沃纳尔,两人都对恐怖片有着巨大热情。

毕业后温子仁和雷·沃纳尔的电影事业并没有一帆风顺,两人甚至因为没有工作流落街头。

后来雷·沃纳尔成为墨尔本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但他的心理和精神却不稳定,一度怀疑自己得了脑瘤。

在这种恐惧中,他为了排解压力写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竖锯(Jigsaw Killer)因为得了脑瘤所以决定成为杀人狂,他痛恨那些虚度生命的人,所以要杀掉他们进行报复。

这大概正是雷·沃纳尔本人的世界观,后来成为了电影《电锯惊魂》的蓝本。

另一方面,温子仁14岁时父亲的过世对他造成了很大打击,这成为了他创造恐怖片的根源。

他利用自己的童年恐惧为该故事创造电影镜头,提供恐怖元素。两个人凑钱拍了一部9分钟的恐怖小短片《SAW》。

后来,偶然间狮门影业看到这个剧本,当时他们致力于打造低成本高口碑的电影,于是找到了温子仁,希望他能执导一部长篇的恐怖电影。

于是便有了恐怖片界无人不知的《电锯惊魂》第一部。

在《电锯惊魂》里,导演温子仁将悬疑和窒息感发挥到了极致。他很擅长抓住观众的心理和把握时机,在人们精神最紧绷时,突然吓你一跳。

并善于营造出某种具象的东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他创造出的Billy娃娃。看过电影的人,相信看到它已经开始后背流汗。

同时,他又具有恐怖片难得的逻辑性和故事性,一切恐怖元素都落地于好好讲故事上。

前后呼应、埋伏笔、将微小的线索当做最后解谜的关键,正是因此《电锯惊魂》能够成为经典。

18天的拍摄时间,120万的成本,却带来了1.04亿的票房。

尽管之后几部的《电锯惊魂》温子仁只是作为监制,但他开创的《电锯惊魂》系列却成为了最卖座的恐怖电影,第8部结束时全球票房已经超过了9个亿。

“省钱小能手”的电影之旅也由此开始了。

温子仁总是用最少的钱来获得高回报,成本控制到极致。

按照他的话说,恐怖片不需要大制作,“如果你在低预算的时候吓不倒观众,拿到高预算的时候同样也不行”。

《电锯惊魂》后,温子仁的才华迅速被两大电影公司相中,给予了他充足的资金,邀请他拍摄新电影——环球影业的《死寂》和20世纪福克斯的《非法裁决》,却都在票房上惨遭滑铁卢。

《死寂》维持着温子仁一贯的恐怖片口味,但或许是前作《电锯惊魂》太过惊艳,又或许是档期安排得不合理(同档期有《斯巴达300勇士》),投入了2000万高成本的《死寂》勉强收回了成本。

《非法裁决》则是他开始尝试从恐怖片跳脱出来的第一步,讲述的是一位父亲用非法手段替儿子报仇,以恶制恶的故事。

影片没有血浆横飞的镜头,用的是一种克制的、硬核的“冷感”来制造暴力。

《非法裁决》的票房更加惨淡,北美没有过千万。

对温子仁来说,《非法裁决》是他关在房间里硬憋出来的产物,但在其中倾注的心思和野心,却对未来的自己带来了影响。

比如《非法裁决》中有一幕,主角在停车场顶层“悬崖跳车”的场面,这一动作设计后被沿用到了《速度与激情7》上。

在受到两连败的打击后,温子仁决定暂时停下步伐,安心搞好自己的小成本恐怖片。

他和好友雷·沃纳尔继续合作推出了电影《潜伏》。

同时,他生命里另一个重要的“好基友”——帕特里克·威尔森出现了。

如果已经看过了《海王》的人,对这张脸一定不陌生,他就是故事的男二号,剧中的反派,海王的弟弟奥姆王。

在温子仁的镜头下,已经45岁,足以当海王老大哥的帕特里克·威尔森看起来异常年轻。

从《潜伏》开始至今,温子仁执导的7部作品中帕特里克·威尔森参与了6部,其中4部是男主角。

按照温子仁的话说,“帕特里克是个很酷的工作伙伴,当你和一个合作过的、并且你爱的演员一起工作时,会让工作变得简单。”

而帕特里克·威尔森对温子仁的“爱意”更为炽热,他坚信温子仁可以做成一切事,不论那听起来有多么疯狂。

而他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坚定地站在温子仁的身后,告诉他,“带上我。”

《潜伏》的制作过程对两人来说,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那也是帕特里克·威尔森第一次见识到温子仁“省钱小能手”的手段,他们租住了一间房子用以拍摄,由于只有150万的预算,所以温子仁决定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拍摄,因为租金实在是太贵啦。

而且他为了节省摄影带子,要求演员尽量减少重拍或练习的次数。

这一次,150万的成本博来了全球将近一亿的票房。

之后,他又迅速投入到了另一部恐怖片《招魂》的创造中,该系列成为了他在《电锯惊魂》后又一成功的系列电影。

然而,《潜伏》《招魂》的成功并没有让温子仁感到满足。

2013年,温子仁接受某电台采访时曾提到自己,已经拍够了恐怖电影,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如果你拍喜剧片出名,那你就是拍喜剧片的;如果你拍恐怖片出名,那你就是这个类型的。我就是个拍电影的,我觉得我肯定能驾驭其他类型片。”

很快,他便迎来机会。

因为《速度与激情》的原导演林诣彬与主演范迪塞尔因为拍摄周期的问题闹矛盾,辞去了导演的工作。范迪塞尔只好找到了温子仁,希望他能接手《速7》。

尽管《速7》的大体故事、一些镜头已经拍摄完毕,对温子仁来说是个半成品。

但大制作、全明星、动作片这些都是他不曾接触却想要尝试的元素,于是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利用了自己作为恐怖片导演的优势,让观众观看《速7》时有了更多代入感:采用了大量的紧跟式的镜头,并让镜头随着人翻滚旋转。

他希望当影片中的人物挨打的时候,观众也能感到疼,最大限度地做到身临其境。

同时,温子仁又拓展人们的想象,包括带着降落伞的车子从飞机上降落、超跑冲出摩天大楼、在悬崖上急转弯等画面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看起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不幸的是,拍摄了2个多月时,男主保罗沃克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去世。

《速度与激情7》的计划不得不又一次停摆。

后来温子仁想出了一个办法,由保罗·沃克的两位胞弟代替哥哥完成动作,辅以CG画面,看起来就像是保罗沃克本人在动。

这个过程是痛苦无奈的,“困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每天起床到片场,知道这个人已经不在了,还要合成他的一颦一笑,对熟悉他的人来说,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

温子仁又重新编写了剧本,让保罗沃克的角色在大荧幕上完成谢幕。

当片尾音乐《see you again》响起,保罗沃克和范迪塞尔在车里对望,随后驾车拐向另一条道路。

分叉的路口,两辆车子各自飞驰向前,代表着保罗沃克从此和他的兄弟、粉丝说了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很多观众为之泪流。

最终,《速7》的票房记录令人咂舌,15亿美元的票房使它跻身了影史票房的前十,也让人看到了温子仁在特效、动作上,以及把控大制作上的可能性。

《海王》的到来,由此变得理所当然。

其实,在DC的世界里,海王不算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海绵宝宝》和《生活大爆炸》都曾调侃过它。

因为在漫画迷心中,海王是个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傻傻的大块头。

当初邀请温子仁加盟时,他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闪电侠、一个是海王。

为何会接拍《海王》而不是更受欢迎的闪电侠,很多人猜测海王的人物设定有关:父亲是人类、母亲是海神,作为一个混血海王在陆地和海洋都不受认可,这和温子仁是马来华裔却在澳洲生活的经历很像。

“我从不介意成为不被看好的那个人”,温子仁说道。

然而在结束了《海王》的拍摄后,他才顽皮地吐露心声,之所以选择海王,是因为人们对它没有期待,“我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看来温子仁深谙欲扬先抑的道理,为此他先是对海王的角色进行重塑,弱化了他暴力莽撞的部分,加入一些推理的桥段,让海王的“蠢”看起来似有大智慧。

同时,通过两位女性角色,海王的母亲和女友湄拉来帮助海王成长。

湄拉推动着他去夺回王位,寻找三叉戟;母亲则教导他为了英雄的真谛,不是为了自己的国民,而该是为了所有人而战。

人们能明显地看到,海王从一个自卑的、犹豫的小伙,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霸道却博爱的男人,这样的性格转变让海王更加可爱、立体。

海王重装出厂后,温子仁便开始描绘他的海底蓝图。

你所能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海洋瑰丽景色都在《海王》里展现,雪白圣洁的宫殿,阴暗密恐的海沟族巢穴,古典庄重的亚特兰蒂斯。

古早的海洋生物与先进的机器融合在多彩的海底世界里。

以及在海洋中的华丽激战。

最后,温子仁用自己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将海王特有的价值观融入进去,形成了《海王》自己的宇宙。

从剧情上,能看出温子仁作为东方人骨子里的老派与细腻。

比如,他稳稳当当地按照时间线来叙事,并不着急让海王的大肌肉亮个相。

再比如 ,他刻画的兄弟反目却又心有不舍,靠着见到母亲得信念活下去,以及海王对自我身份不认同时的避世情怀,都让这部超级英雄片多了哲学伦理色彩。

但如果强将《海王》的内涵提升高度,并不合适,因为说到底它只是个商业娱乐片。

而温子仁也是将它当的商业娱乐性贯彻到底的,在《海王》里你能看到《指环王》《西游记》《星球大战》等等的影子。

他没有将海王局限在海里,而是让他和湄拉成了《夺宝奇兵》似的好搭档。

穿越沙漠,搅翻意大利小镇。

男女主角在房顶上躲避追杀的桥段颇有《谍影重重》的味道。

它的每一个燃点,都是设计好的,给观众最想看的,节奏的把控恰到好处。

同时,作为恐怖片出身的导演,温子仁的恶趣味依然是时不时地吓你一跳。

男女主角去海沟族领地的这一段,全程高能。

对密恐患者很不友好了。

甚至小海王“感受”鲨鱼这一段,色调与气氛看起来也颇为诡异。

温子仁在《招魂》系列里,曾尝试于第一部铺垫好线索,等待第二部时再逐一揭开,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种埋梗的方式在《海王》里也有体现,包括时不时闪回的少年海王和师父训练的部分,还有影片一开始感应到鲨鱼的片段,到最后拿到三叉戟觉醒的时刻,前后呼应一下让人燃了起来。

这样的顺畅感是《海王》获得DC粉丝称赞的关键,或许你不会那么狂热地喜欢《海王》,但却不得不承认它不会让你有尿点。

最后,这样一部特效精美、气势宏大的电影花费了多少钱呢?答案是1.6个亿。

要知道上一部DC的影片《正义联盟》可是花费了近两倍的价钱。“省钱小能手”温子仁又一次地把他的“抠门”本领发挥到极致。

拿最亲近的人下手,海王弟弟的头发一直梳着背头,就是因为他不想花费钱去给他做在海里长发飘飘的特效。

而剧组的后期配音,反派黑蝠鲼在头盔里说话的声音,则是通过垃圾桶发出来的。

导演甚至还自己客串了一个士兵的角色。

如此高性价比的导演,难怪粉丝会跪求DC把接下来要拍的电影都交给温子仁吧。

客观地说,《海王》和温子仁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之前的几部暗黑风的DC作品口碑太差,并且《海王》的故事里存在不少讨巧老套的成分。

但他对镜头的运用,对节奏的把握,让观众觉得友好舒适。

“最重要的是打造观众喜欢的角色,创作观众感兴趣的故事,加入能打动观众的主题,这一直是我拍电影坚持的原则。”这是温子仁的原则,也是他一直在践行的路线。

不管怎样,我对温子仁接下来的作品充满了期待。

那么现在,压力来到了《复仇者联盟4》的这边……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邮箱:

欢迎关注【】公号和微博@稿事君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