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我市大坡中心学校陈德枢老师当选“感动茂名教育十大人物”
感动!我市大坡中心学校陈德枢老师当选“感动茂名教育十大人物”
四月,和风兆喜花带笑,细雨蕴吉草含香!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我市普教系统传来好消息,大坡中心学校陈德枢老师正式当选为首届“感动茂名教育十大人物”!陈老师任教于山高路陡的大坡镇周敬小学刀寨分教点,数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诠释了“好心高凉”精神,真正体现了一位山区教师的大爱情怀!在此次“感动茂名教育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陈老师在网络投票和评委投票综合得分中名列前茅,成功当选,成为我市普教系统爱岗敬业的又一典型人物!此外,我市还有石板一中教师吴汉权,平山一中教师谢平,大潮中学学生赖警如,石鼓中心学校推荐的村民陈进凤4人获得“感动茂名教育十大人物”提名奖。
守望山村三十载 倾心杏坛半生情
——记高州大坡镇周敬小学刀寨村分教点教师陈德枢
在高州的边远小镇大坡,有一个唤作刀寨的小村,村如其名,那里山势陡峭、远离市镇,因为山高地少,村里的青壮几乎全部外出谋生,很多人都致富成功。留在村里的均为老弱,可还有一个人从青年开始一直坚守在这里,一留就是三十多年,他,就是陈德枢老师,刀寨分教点的负责人。1983年参加工作、走入大山时,他风华正茂、青春正好,如今天命之年、鬓染霜花,但他无怨无悔,像个执著农事的老农般,从春到秋,从耕耘到收获,守望了一季又一季。虽无轰动壮举,但一份纯粹的坚守,足以动人。
一、情系留守儿童,不忘初心
三十三年,三分之一个世纪,陈德枢用自己的青春,撑起了偏僻大山脚下的教育,成了留守儿童的守护神。当年,他还是一个代课老师 (他是代转公老师)的时候,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很多外出创业成功的同学都劝他走出去,但他一次次拒绝,他总是笑着说:“我有我追求,每当看见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双眼,我就能体味到一种其他人都无法体味到的幸福和快乐。现在老师紧缺,我不教谁教?我舍不得离开他们”。在他看来,山区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缺乏与外界交流,他们更需要一个平等的读书机会、一个健全健康的成长空间,为此,他愿意去坚守自己的初心,一辈子守护山娃。
2011年,陈教师被检查出患有二型糖尿病,天天要吃药,月月要检查,但陈老师从不因病影响工作,从未落下一节课。在学生、家长面前,他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一如阳光照耀大地。
二、细心培育幼苗,爱生如子
陈老师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自己弯成一张弓,用尽毕生之力,把学生射出大山。所以,他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一步步提高学生的成绩,一点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分教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陈老师身兼数职,是校长又是老师还是保姆,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操持,里里外外都要自己忙碌,他有时累得精疲力竭,头昏脑胀,用冷水洗洗脸,清醒一下又接着干。
把学生视如子女,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事事以安全为重,教低年级学生时,擦鼻涕、拭屁股的工作还做了不少。有些家长因为家务重,常常让孩子缺课、退学。怎样才能让他们学得好、留得住、进步快,这是陈老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挨家挨户去家访,做好动员开导工作。他还要让家长作出保证,保证孩子不缺课、不退学。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一人辍学。
三、潜心教学教研,成绩喜人
陈老师用高度的责任感去工作,潜心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课改活动,他乐意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对于引领年轻人不遗余力。他积极撰写论文,不断提升自己。他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好老师,他是镇和市的优秀教师。自任教以来,在镇期末质量监测中,陈老师任教的学生共有400多人次获奖,其中特等奖就有40多人。他负责的周敬刀寨分教点获得各种奖牌共有36块,2016年11月2日广东电视公共频道苹果书屋栏目还对他作了详细报道。
用心去教书,用爱去育人,陈德枢老师做到了,不折不扣;用三十三年的光阴,去坚守一份教育情怀,去守望一方乡土,陈德枢老师做到了,无怨无悔。他,值得点赞。
“钢铁老师”的战斗人生
——记高州市石板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吴汉权
在高州的边远小镇石板,有这么一位教师,他是教学骨干、优秀教师、教坛新秀。这样一位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基层工作者,还是当地无人不知的“病魔斗士”、“山区钢铁老师”,感动、激励着许多人。他,就是石板镇第一中学的吴汉权老师。
厄 运
从教二十四年以来,吴汉权老师始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为人师表,是一名非常有责任心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深受学生、家长、领导的好评。在他的事业走向辉煌的时刻,不幸却突如其来,2011年春节期间,他被检验出患上慢性肾衰竭(即尿毒症),全身浮肿、皮肤变黑、营养不良、严重贫血、肌酐已经1437、尿素痰57、尿酸905。走路走不了,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生命危在旦夕!治疗费用更是近乎天文数字。一个优秀教师的人生,瞬间陷入困境。
战 斗
在巨大的打击面前,吴老师也曾痛苦无助,甚至想要当命运的“逃兵”。但他冷静下来,深知人到中年的家庭责任,为人师表的表率使命,都容不得自己的逃遁。狭路相逢勇者胜,病魔围困,自己必须去战斗、去突围。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战斗人生。
吴老师意志坚韧,堪比钢铁。为了延续生命,他走上了血液透析、依靠机器而生存的日子。每星期三次透析,风雨无阻,每次4到5个小时,从石板到高州40公里车程,交通不便,道路不平,吴老师是一路颠簸着去寻找生的希望。透析对身心的折磨最残酷,特别是动脉穿刺、动脉包扎疼痛难忍,而且经常会出现高、低血压头痛、低血糖休克、心慌、动静脉血液内渗、血管堵塞、内瘘堵塞、关节疼、痛风等症状。吴老师一一承受下来,从不言苦、毫不畏惧,展现了一个战士坚强勇敢的品质。
吴老师责任感强,从不退缩。他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年多,他一直坚持工作在毕业班教学的第一线,每天都是进入办公室最早的老师之一,从不迟到、早退、缺勤。课余时间经常辅导、教育学生,认真批改作业试卷。由于每周要进行三次血液透析,他几乎每天都是扎着止血带去上课,好几次双脚痛风,他只能手脚并用,爬到三楼上课,老师、学生、领导看见,纷纷感动落泪。他曾经三次到湛江、茂名做内瘘手术,因为不想耽误妻子的班主任工作,都是独自一人今天去、明天回。在工作上,他真正践行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突 围
吴老师坚强面对打击,勇敢对抗病魔,坚持工作,认真生活,他的事迹感动许许多多的学生、家长、领导,被奉为命运的斗士、教师的楷模、学生的表率,充满正能量。在学生、家人面前,无论身体多么的不适、多么的痛苦,他都没有任何的表露,一直带着阳光般的微笑;他的课堂依然幽默、风趣,气氛活跃,吸引着学生。他的教学、教研成绩显著,石板一中的中考成绩突出,每年都有近50人考上高州中学,近150人考上高州四大中学,升学率居高州前五名之列,政治科平均分居高州市前列,这些优异的成绩中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从普通教师到钢铁战士,从被困病魔到战斗突围,吴汉权老师走过了一条艰辛而不平凡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吴老师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我们衷心祝愿:钢铁老师健康平安,书写更多的教育奇迹!
青春许孺子 大爱育山苗
——高州市平山一中谢平老师事迹简介
他叫谢平,高州泗水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远离市区近百公里的山区乡镇——大坡镇任教,后因工作需要,又调动到同样偏远的平山一中工作。十多年里,他扎根山区,无怨无悔,默默以自己的爱和青春浇灌山间幼苗,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2015年,他被评为“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受到省领导胡春华、朱小丹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一、扎根山区勇担当
他一直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一直秉承着这种信念,把爱倾注到每一个乡村学生身上。为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和守护神,十多年里,他一直住在学生宿舍里,方便半夜检查学生的作息情况。只要学生在校,哪怕天气再恶劣,工作再忙,他也要坚守到十二点多才休息。
2010年9月21日,高州发生特大洪灾,大坡中学被洪水围困,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危急时刻,他不惧危险,毅然跳进滚滚洪流中,以身体作桥,把被围困在教学楼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区域。洪水过后,当地通讯中断、缺水缺粮,为消除家长的担忧,他二话没说,步行十多公里护送学生返家。路上,他的眼镜摔破了,右脚跌伤了,群众见状纷纷对他竖起了拇指。水灾过后,他又积极协助学校做好灾后复学工作,多次步行近二十公里到邻镇将受灾一线情况通过网络上报,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做好信息沟通衔接。当年,他被评为“抗洪救灾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二、精心施教育桃李
他的理想并不远大,只是把当一名学生的喜爱乡村老师作为人生追求!工作中,他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探索出“山区中学练习式趣学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深受乡村学生欢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全面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了显著效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兄弟学校各学科中推广应用。他主持的课题《山区中学练习式趣学高效英语课堂研究》先后被高州教育局、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委立项,并于去年荣获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他悉心辅导,培养出过百名乡村学生考上高州中学,其中卢泳颐获得2015年茂名市中考总分第一名。这些年来,他先后被高州市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高州市委、市府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三、情系桑梓乐奉献
为让家乡泗水六匝村群众重视教育,2016年,他利用空余时间牵头组织成立了“奖教奖学助学”机构,制定奖励方案,发出倡议书,动员乡贤捐资十多万元成立基金。春节期间,他又组织乡亲对家乡88位优秀小学教师、大中小学生奖助,并张榜公布,得到了四千多名群众的一致好评!不少老人竖起拇指称赞该事是“解放后村中最有意义、最振奋人心的事!”就这样,他以爱心激发广大群众的助学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好心高凉”的内在涵义,由于事迹感人,高州电视台当时为此事进行新闻报道。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他信心百倍,因为他坚信:只要有爱,山间的桃李定会倍加芬芳!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高州市大潮中学赖警如同学事迹简介
赖警如,高州市大潮中学初二(4)班学生,15岁的花季少女,却饱尝了命运打击、生活辛酸:父亲、祖母相继离世,祖父重病在身,兄妹三人尚在求学,母亲苦苦支撑整个家庭。不幸降临,让家庭陷入了低谷,甚至让母亲也想过逃离,警如幼小的心灵更是痛苦、迷茫、无助。后来,班主任引导她进入了书籍的世界,通过读书励志、不断思索,兼之她坚强上进的秉赋,警如从痛苦中走出来、站起来,开始了自强不息的奋斗征程,正如她热爱的名言“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警如乐观面对生活,坚强应对挫折,她开朗地笑,勤快地干活,努力地学习,终于赢来了生活中的歌声和掌声。她成为母亲的得力助手,是苦难家庭里的开心果;又成为全镇的学习标兵,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在全镇前列,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市质量监测中,她在高州市排名337,居大潮第一;她还是班主任最信任的学习委员,是同学中最热心的解题高手。她的事迹感动着小镇上的很多人,更感染了许多学子。她的成长成才,是一首奋斗的歌,高扬着生命的最强音。
警如爱读书,书籍给她力量、让她思考,在书籍的天地中,她迅速成长起来。《磨石立志的齐白石》使她明白,做事应当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才有收成;《马克思传》使她领会身处逆境,更要自强不息才有成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她懂得,要拥有顽强的毅力,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让她最有感触的是班主任给她讲述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成洁的事迹。成洁10岁被截去双臂,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坚持用脚写字扫地、穿衣扣纽、洗脸刷牙,就这样,她考出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警如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只有自尊自强、勤奋拼搏才可以战胜生活中的暴风骤雨,让自己的翅膀更坚强有力,飞得更高更远。警如阅读着、思考着、前进着。
警如爱笑,在家里、在学校里,她的笑容就是阳光,给周围人温暖和力量,她一出现,连愁苦的爷爷也开心不少、辛劳的妈妈也快慰很多;班里的捣蛋鬼也会敬重她、遇挫的同学更是以她为努力生活的榜样。警如爱干活,她挑水浇菜、下地锄草、洗衣做饭,劳动让她成长得健壮健美。警如爱助人,帮村里老人挑东西、帮同学解答疑难。她将别人给她的爱心传递下去,她相信:积善成德、积德成福。
一个花季少女,没有享受到命运过多的恩宠,像同龄人般华服美食、无忧无虑,她过早经受了苦难的洗礼,像个勇士般坚强面对、战胜困难。正处花季,她没有长成一朵娇美的花,但长成了一棵挺拔的树:坚定不移、力争上游、出类拔萃。她,就是赖警如。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衷心祝愿:警如会成长为更高更壮的大树,拥有更广更蓝的天空!
一个草根百姓的教育情怀
——高州市石鼓镇陈进凤捐资助学事迹简介
陈进凤,高州市石鼓镇低坡村委会高朗村人,家中上有90高龄的父母,下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和一个读初中的女儿,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凭着一股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爱心,他做出了超越平凡人的善举。多年来,他一次次为家乡学校捐资办学,一次次资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这些动人的事迹,已成为当地人人传诵的佳话。
一、助学十七载的“爱心人士”
多年来,陈进凤一直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他觉得自己年幼时由于家庭困难原因,条件艰苦,读书较少,总希望家乡的孩子读多些书,读好书,他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希望能为家乡的孩子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家乡学校建设资金有困难时,他一次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2000年低坡小学申报“高州市美丽校园”,学校需要大搞美化绿化,由于资金有缺口,陈进凤老板得知后,立即捐资5000元;2004年低坡小学申报高州市一级学校,需要提高学校软、硬件设施,陈进凤又带头捐资10000元。2006年学校教学楼加层并外墙装修,陈进凤捐资8000元。2014年我市搞创建教育强市,学校需要教育创强,建造幼儿园教室,由于资金欠缺,陈进凤又再次捐资10000元。多年来累计捐资33000元,这33000元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算一个不小的数目,但这些善款充满了陈进凤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一份又一份爱心和热情。
二、情系校园的“编外教师”
陈进凤除了对家乡教育事业充满爱心外,还对家乡的教师满怀尊重和关心,每年教师节,他都驱车几百公里,从东莞赶回,和教师一起欢度一堂,共庆教师节,为教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和礼物。除外,陈进凤还对家乡的孩子充满爱心,每年六一儿童节,当他有空就会回来,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和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他幼时读书的艰辛和乐趣,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会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理想,使学生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国家、为民族争光。同时他还为孩子们带回糖果、饼干、文具等节日礼物,和孩子们欢聚一堂,开开心心过节日。
三、贫困学子的“暖心大叔”
“助人为乐,不求回报,行善积德,不求功名”是陈进凤做人的本性,他由于年幼时家庭困难而失学,令他深深感受到当今社会文化少,难以立足之苦,所以每当他得知家乡有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时,他便如鲠在喉,坐立不安,面对贫困学子总是情难自禁,倾力相助,多年来,他捐助的贫困学生多达几十名,令他们从返校,继续深造,完成学子之梦。
陈进凤的举动感动了教师,感动了家乡的孩子,感动了家乡的乡亲父老,家乡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位倾情教育、无私奉献的好心人!